忒有料

小心“黑暗”中的沼气 “老把式”支招井下安全作业

市消防特勤中队近半数队员有井下救助能力。

5月10日,吴映胜受邀来到三元区莘口镇楼源村,教村民们如何建造、维修沼气池,管道破损如何处理,如何集中脱硫……在讲解了一些基础知识后,吴映胜特别强调要注意井下作业安全,他告诉村民们在维修沼气池时,务必要把沼液排干,气体排干,否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吴映胜是沙县富口镇罗溪村人,从事沼气维修24年,是全市年限最长的沼气生产技术工人。在“黑暗”中前行这么多年,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吴映胜说,他始终把“安全”二字放在第一位。

今年以来,我市发生了多起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其中不乏人员伤亡。井下作业安全成了市民关注的热点,如何保障井下作业安全,除了相关部门的一些管理体制,“经验说”更有实践意义,记者采访了几位井下作业“老把式”,为井下安全作业支招。

沼气工:活体试验不可少

2000年初,我市各地陆续建造了一些沼气池,2003年至2007年间,全市兴起“建池热”,这几年每年修建的沼气池在全省都位居第一。目前,全市共有9.3万口户用沼气池。

沼气池的存在催生了沼气生产工这个群体。市农业局农村环保能源站站长朱明龙告诉记者,2003年至2011年,全市一批又一批农民赴省上培训建池、维修等基础知识,考试合格后由人社部和农业部联合颁发了沼气生产工资格证书,目前全市共有1000多名持证沼气生产工。

吴映胜是全市首批沼气生产工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云南打工时,偶然间看报纸得知猪粪发酵可做沼气后,他就尝试自己动手建造了一口沼气,从此对沼气萌发了浓厚的兴趣。他告诉记者,建造沼气池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不漏气,否则无法通过验收。而维修沼气池时,务必要按照农业部门所制定的规范步骤来,遗漏了哪一步都可能是致命的。

沼气池里两大“要害”,即沼液和气体,其中气体中含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会麻痹人体神经,严重者会引起呼吸停止。因此,维修沼气池时,第一步就是找来工具抽干沼液,紧接着利用鼓风机、电风扇等持续吹风24小时以上进行排气。此时可用鸡、鸭等小动物进行活体实验,掉下去20-30分钟后,依然活蹦乱跳,人员方可下井。下井时则务必要戴好安全帽、矿灯,穿上防护服,还得绑上安全绳,以便危急情况时,能立马上井。此外,还得记住下井时千万不能携带打火机、油灯等明火,否则井内一旦有残留的气体,就会引起爆炸。

从事沼气维修多年,吴映胜下井无数趟,从未出过一丁点小事故,他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每次都坚持做活体试验,24小时的排气,鸡鸭下去还是蔫蔫的,他就会继续排气,有时候甚至达到72小时。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