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玲 陈静 一度因房源充足而被称为“房等人”的厦门,如今在保障房这盘大棋下,却因为保障房分配多轨制而遭遇尴尬。 据本报记者厦门调查发现,厦门保障房分岛内、岛外房源,岛内房源因各方面条件优越而成为众人争抢的“香饽饽”。但岛内房源并不充裕的现实,加之保障房分配缺乏统一的制度安排,背后多部门保障房管理,针对不同人群存在多种规则和渠道。 针对第五批申请中,公务员有714套等问题,厦门政府部门解释是此前公务员申请积累数量多。但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公务员、厦门大学的教师在分配名额、限制条件等方面确实比一般社会申请人士要宽松。 “一些地区的保障房制度在扭曲。”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厦门的情况反映出,在保障房顶层制度缺失之下,一些地方以保障房之名行福利分房之实,搭保障房的顺风车,而这种情况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存在。 多轨制溯源 “厦门保障房实际上是一个多轨制运行的体系。”作为厦门市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的设计者之一,王朝辉说,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王朝辉向本报记者详细介绍了厦门保障房的沿袭和发展。 从2008年至今,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