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爱奇艺一把放出《盗墓笔记》全集,引发网络宕机事件。稻米趋之若鹜,视频网站会员猛增,盗版者狂播种子,看上去是一双赢甚至反派也皆大欢喜的好项目。可是我们的网剧鉴定师看完之后发现,全集不能挽救先导集引发的口碑灾难。生意赢了,作品输了,电视剧这几年的不治之症已经向方兴未艾的网剧领域传染。这真的不好,越是超级IP,越是需要找到对的创作班底。对不啦。 看完《盗墓笔记》全集,作为最直接的观后感,一下就想到日本导演园子温的一部作品名称:“地狱为何如此恶劣?”
如果把《盗墓笔记》当做一部户外真人秀,它还是值得一观的:朴素简约的服化道、好有生活质感置景、纪实风格的调色、细水长流的剧情、尖叫粉丝团的入围选手、本色流露的人物表现……可谓集真人秀节目风格之大成。可我一直“错位”把它当做剧情片来看,甚至在先导集恶评如潮的氛围中还对后续故事抱有幻想。事实证明,后续剧集播出后,评论口碑果然有“惊人逆转”——豆瓣评分从2.7上升到3.1,对于像百米赛跑、跳高这样的竞技体育,0.4的增长可谓逆天突破。然并卵,回归到“超级网剧”的原始定位,打败我的不是天真,是“吴邪”。 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当灾难已经发生的时候,审视其中的悲剧意义,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如果网剧今后发展蔚然成风,很多年后在畅叙视屏网站发展史时,《盗墓笔记》算得上网剧发展史中的“泰坦尼克号”事件。正是抱着这种“审视人类重大灾难的悲剧意义”的崇高目的,我才能够坚持将这部乏味剧集观摩进行到底。
平时看视频,一般不开弹幕,因为我还是以剧情为看点,觉得密密麻麻的文字飘过分散注意力。可看《盗墓笔记》之时,几乎每一集都会隔一段频率开一次弹幕,因为剧情的信息量太有限,我想从网友那里补充一下。长久蹲守,我发现当杨洋饰演的小哥张起灵每次出场尤其是给特写时,满屏尖叫经久不息。社交网站对这部剧的讨论大部分都是围绕杨洋展开:发型、颜值、身段、CP感……一些稻米表示“看杨洋”是保持追剧的唯一动力,这部剧俨然发展成了“拜杨洋教”的道场。把一部剧拍成一个人的T台秀,《盗墓笔记》果然很有想法。
看这部剧始终没有代入感是因为他的“纪实风格”太明显,画风在一般电视剧水准之下,整体像是10年前的影像风格,一进入到野外乡村,完全就是《乡村爱情故事》的即视感。而墓室的布景和道具就像是随处可见的游乐场“鬼屋”情境体验,打光那么亮每个人还拿着手电筒照来照去,过家家的游戏一群人一惊一乍。除此之外,剧情拖沓异常,总共也就10集(先导集不算的话),每一集起码要有一个起承转合,结果它真的就是流水账般的“连续剧”,每次都是通过“乡村重金属”噪音一样的单调配乐来强制给观众酝酿氛围,几乎没有明显的剧情节奏感。最无法接受的是:本来应该惜字如金的季播剧,竟然出现摊大饼凑篇幅的嫌疑:10集剧花了两集插播了一个古装偶像微电影讲述墓主人鲁殇王和铁面人的三角恋,这种通过人物台词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事大费周折究竟为何?关键这段戏在本剧中压根没有多大作用,而且生硬地从现代拉回几千年也极大破坏了整部剧的结构。导演罗永昌在其豆瓣评分仅3.5的电影《冰封侠》里也是这么生硬处理“古今交接”的,也许是他“作者风格”的体现。
众所知周,网络剧比传统电视剧在创作自由上有一定优势,尤其随着近来网剧制作的升级,稍微用心的作品尽管传播有限,但在互联网上可谓有口皆碑,比如像《暗黑者》、《心理罪》、《执念师》。《盗墓笔记》每集投入500万,总投资6000万,挟“超极网剧”盛名,是目前这个领域的最大手笔,之所以做成现在“一地鸡毛”的结果,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它不适合拍成网剧,更适合拍成电影。以“异世界”冒险经历为故事主线,对原著天花乱坠想象力“视觉奇观”的呈现就是作品合格的生命线,尽管出品公司在访谈中声称大部分钱都投入到了置景这块,但6000万对于一部大片而言只不过是美术道具场景搭建的起步价而已。《盗墓笔记》究竟还只是一部电视剧,请的演员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制作费用上的分摊,用在“视觉呈现”上钱对于这样一部野心勃勃的“超极网剧”,可谓叫花子的异想天开。
即便视效是一片灾难,这部剧集不是没有补救的地方。《盗墓笔记》小说除了盗墓探险之外,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在于对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的精准刻画,如果选角的时候稍微用心,演员表演出彩也是有看点的。从《盗墓笔记》沦为“拜杨洋教”可以看出,杨洋本身的特质和这个人物还是很贴近的,其他人物就很苍白,包括男主角吴邪。唐嫣饰演的阿宁在剧中几乎没有存在感,很多场戏仅仅是保持“在现场”的状态,压根没几句台词,完全是为了“男女搭配平衡”生硬加进去的。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就是既然是网剧而且是网络小说改编,请了一个二三流的香港导演来拍,既不能接大陆生活场景地气,又不能接互联网青少年亚文化的地气,就算下大功夫,“一把辛酸泪”拍出来也就只能是“满纸荒唐言”,更何况就我本人而言看不出导演的丝毫诚意。网剧这种略带实验色彩的创作,还是交给年轻创作团队来做,张艺谋是没法拍出《泰囧》的。
把IP(intellectual property)当成“有一定受众基础、可跨媒介平台,进行不同商业形式开发的文本”这种现象,某种意义上是名不副实的“中式英语”,用IP来指代这种蔚然成风的现象是可笑的,但是谈论IP指代的具体现象却是严肃有价值的。既然大家都这么约定成俗,那就将错就错,IP就IP。《盗墓笔记》作为超级IP,从小说开始,它的开发已经多元,有话剧、漫画、游戏,但是在IP孵化的谱系中,影视作品具有关键作用,它能够将一个小众的次文化转化为一个众所知周的大众文化,成为了大众消费品它的盈利也是非常可观,本身又是其他平台IP产品的“大广告”,可以促进其售卖。此次《盗墓笔记》遭遇滑铁卢,就算以后的大电影制作精良,它要花费多少营销成本,才能扭转网剧造成的负面影响?
现在大家谈IP,很多是搭顺风车,它的核心和本源就是“网络小说的影像化呈现”。而网络小说一直被看做一种不入流的东西,即便很多看网络小说的人也这么认为。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所谓的主流文化都是从亚文化过渡嬗变而来,所谓是一个“登堂入室”的过程,电影从精英瞧不上的街头杂耍最后进化评论家笔下的“第七艺术”就是最好例子。所以对于新生事物,保持一种乐观宽容态度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但是当下网文IP在资本炒作下野蛮生长,除了搅动市场之外,本身并没有对影视产业产生任何积极影响。所谓亚文化“登堂入室”从来都是“自下而上”的钻营,不是“自上而下”的忽悠。《盗墓笔记》以“泰坦尼克号”的雄伟姿态踏上IP蓝海,“创业未半中道崩殂”,可谓丧失一次给IP洗白的大好时机,IP能否登堂入室,有待下一位未知天降神兵的表现。 【文/杨文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