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中国曲艺消逝,究竟谁来买单?

中国曲艺消逝,究竟谁来买单?

欢乐喜剧人总决赛的完美落幕带给全国人的不仅是无数的欢笑,还有沉重的思考。每一位喜剧人都绞尽脑汁尽心尽力地编排着自己的节目,力求在欢乐的同时彰显出强大的意义。高晓攀,一位年轻的相声演员,用相声剧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眼看着中国多种曲艺形式走向灭亡的心痛与无奈。

他虽不是第一,但他就是第一!

中国曲艺消逝,究竟谁来买单?

“我问了很多年轻人,他们分不清什么是单弦,什么是三弦,什么是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可能当我们在努力地在学习其他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中国最传统,最国粹的东西,还在哪儿。”这句话是高晓攀在台上说的最打动人心的话。

中国曲艺消逝,究竟谁来买单?

有多少人在家中愿意安静地坐下来,迎着透过窗户轻拂脸面的微风,品着热气萦绕鼻梁的清茶,欣赏一台地道的京剧大戏。又有多少人愿意耳朵被各种重金属的摇滚乐充斥,身体被节奏感肆意地摆布。中国的曲种,不管是哪一个,每一步,每一颦,每一笑,都有着浓厚的讲究,可现在又有多少人愿意去讲究?

中国曲艺消逝,究竟谁来买单?

我们不知道中国原有多少曲艺,我们甚至叫不出名字,甚至听都没有听过,可这些,并不能否认这些曲艺的存在,并不能束缚我们去传承中国文化的脚步。

几千年来,中国的曲艺仅凭着最古老的传教方法,口口相传。老艺人们的最大心愿无非也就是将自己的一身看家本领传给爱徒,让爱徒将这门曲艺发扬光大。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高晓攀回忆自己小时候在青砖的小巷子里练功,幸福不自觉的占据着每一个人的内心。天还朦朦亮的时候,雾气折射着微弱的阳光,煞那间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那么安静,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清脆的快板声就那么恰到好处的融入这个世界,没有一点喧闹,没有一点烦躁。一个尚青涩的少年嘴里含着两块冰,卖力地练习着基本功。每天第一缕清澈的阳光都洒在他身上,他剔透的汗水沁在那古木的快板上晕开一圈红。

中国曲艺消逝,究竟谁来买单?

60年,短短60年,在中国这片古香古色的圣土上消失的戏种就有100个。或许五十年,一百年,几百年,我们再也看不到那若即若离美若天仙的花旦,再也听不到那清脆入耳余音绕梁的快板声。或许还是那个铺满青砖的小巷子,街角一家精致的小店推出京剧的剧照作为广告时,不知道有多少天真烂漫的孩子会拽着大人的衣角仰脸问着,“妈妈,那是什么人啊,怎么穿的这么奇怪?”

“那是我们的国粹啊,孩子。”

“国粹?国粹是什么?”

“就是一个国家的精华啊。”

“精华?很重要吗?”

“当然了。”

“可我怎么都没看见过啊。”

“喜欢吗?”

“妈妈,看着好奇怪啊。”

“不奇怪,多美啊。”妈妈抚着孩子的头,满心的痛有谁知道。

中国的传统是留给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不是留给别人随意把玩的!哪怕我们唱不出,说不出,给曲艺一些关爱好吗,不要在电视上看见京剧就快速的播台好吗?曲艺需要我们,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传统文化!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倾听,她原来那么美,那么有韵味。

中国曲艺消逝,究竟谁来买单?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