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记者康金龙)昨日上午,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向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赵燕菁指出,厦门人口急剧增加,尤其是厦门岛,人口已接近200万人,而岛内的建设开发也已突破原有的规划规模,2012年厦门市实际总人口已接近原总体预测2020年总人口,原规划的人口规模被突破,相应的城市用地规模需要作大的调整。他建议,调整厦门城市总规划,加紧构筑“双心”格局,也就是岛内是一个中心,岛外新城是另外一个中心。 赵燕菁介绍,厦门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功能依然集中在岛内,“多中心”空间结构难以形成。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厦门本岛人口186万,岛外167万;就业岗位本岛110万个,岛外仅60万个;优良的基础教育、医疗、行政、商业、文体、旅游、交通设施等,也大多集中在本岛。 原规划厦门本岛用地规模1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但2011年厦门本岛建议用地85平方公里,而常住人口达到186万人,并有突破200万人的趋势。本岛开发超出规划目标导致公共配套不足,交通拥堵,环境品质下降。赵燕菁表示,应对人口增长与综改配套政策,城市规模和用地布局有待修正,相应的城市用地规模也需要作大的调整。 “原规划的‘一主四辅’,现行的四大新城布局和轨道交通规划都是以本岛为中心,岛外新城作为次中心。”赵燕菁说,多个中心意味着将继续强化本岛的中心集聚功能。建议加紧构筑“双心”格局,改变以本岛为主中心的格局。 针对上述问题,厦门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建议,疏解岛内,将本岛一般性功能搬迁到岛外,降低本岛人口密度,推动本岛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和部分专业型行政机关搬迁到岛外新城,将港口、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逐步搬迁到岛外。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改善岛内环境品质,探索通过增收交通拥堵费、提高提车费用、错时上下班等方法,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将厦门中央商务区和大型优质的科、教、文、体、卫等公建设施规划在岛外。 ■相关新闻 环岛路沿海一侧 建筑高度不超过7米 《厦门经济特区城乡规划条例(草案)》提交审议 环岛路沿海一侧 建筑高度不超过7米 早报讯(记者康金龙)针对近年来厦门全市建设尤其本岛建设容量过大,开发用地“围山环水”,对城市景观特色造成一定程度破坏以及旧城风貌破坏、整体风貌遗失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厦门经济特区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对特色风貌保护进行了规定,并建立建筑立面管理制度。昨日上午,草案提交厦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一审。 根据草案内容,中山路、思明北路、思明南路、镇海路口以北路段已经规划确定的保护范围内的路段改建应保持原街景风貌;环岛路沿线临海一侧,总体上规划建设为公园绿地、沙滩及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小型设施,建筑高度应控制在七米以下;鼓浪屿、万石山应根据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鼓浪屿改建应降低建筑密度,严格控制建筑体量、层数,绿地率必须大于50%。 草案还提出,村(居)民在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住宅建设的,应当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村(居)民委员会同意建设的,应当将公示意见与建房申请一并报送审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