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2输韩国到2-0胜朝鲜,短短三天时间,国足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人有些意外。但毫无疑问,佩兰摆出三中卫的体系稳守反击,在中后场的密集防守困住了朝鲜队的进攻,战术是对路的。更换九人首发,队员不存在体能问题,一些新人得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他们更会格外卖力去拼。所以从完败到完胜,国足不是瞎踢出来的。 在执教国足的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佩兰的国家队更多时候使用4231阵型和4141阵型,这次东亚杯佩兰在战术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改造。首战韩国,队长郑智已经回撤,搭档冯潇霆组成新的中后卫组合。这也是因为梅方受伤,无法参加比赛的一个无奈之举。任航和吉翔两位舜天队员镇守两个边路。 最大的变化还是中场方面,于汉超受伤离队,郑龙并未入选本期集训,这也让国足在边路的突击能力有所下降。王永珀的回归则让佩兰在中场方面有了一个新的战术选择。王永珀、蔡慧康、吴曦三人成为中场的三个前卫。于海、郜林和武磊则成为突前的三个前卫。佩兰排出这样一个阵型,显然是想在边路与韩国队对攻一番。韩国队的进攻主要以边路突击为主,遏制了韩国队的边路进攻,防守压力也就自然会小。佩兰的战术意图较为明确,但是用这个近乎于433的4231阵型去与对方博弈,显然会有很大的风险,尤其在防守端会存在很大隐患。 而第二场比赛迎战朝鲜,佩兰对国足首发阵容进行大轮换,较之同韩国一战更换了9名球员,只有郑智与王永珀继续首发。郑智依旧拉回来,只不过变成了他和于洋、雷腾龙的三中卫组合,王彤和饶伟辉获得出场机会。于大宝居左,孙可居右,王永珀坐镇中场,刘建业担任后腰,杨旭突前。出场的站位类似于5131,相比于首战韩国,佩兰也是放低姿态,先保证把防守做好。 防守时王彤和饶伟辉拉回来形成五后卫,三个中卫盯人和拖后分工明确,加上中场队员积极的回来协防,中国队半场始终处于密集防守的阵势,朝鲜队很难从容的出球打出连续传递,二打一,三打二等局域配合难以打出,更没有大空当反击的机会。
如图1的防守站位中,中国队三名中卫(红圈)距离和位置保持的非常好,两名边后卫(篮圈)回到位置防守,形成五后卫的防守阵型。两名中场队员(黑线)此时及时回到本方半场形成双后腰保护。整个防线紧凑而又严密,朝鲜队的进攻在这种强压下很快便出现失误,中国队成功化解对方进攻。
再如图2中,当对方阵地进攻打到中国队腹地时,中国队的五后卫已经压缩至禁区内站位加盯人防守,右后卫王彤上前逼抢持球人。三中卫一字排开分散在门前,占据了威胁区域,左后卫饶伟辉在后点盯人。尽管这次防守最后点出现了漏人的情况,但由于危险区域都被中国队防守球员占据了位置,所以对方的这次进攻同样未能奏效。 由于拥有三中卫的防守保障,进攻中王彤和饶伟辉可以大胆压上参与进攻,阵型可以随机变成361,上半场王彤和孙可在右路打的很灵活,制造出了几次传中机会,而第一个进球则是来自饶伟辉在左路的传中制造。第36分钟,中国队通过流畅配合取得入球——王永珀将球分到左路空档,饶伟辉起球传中,孙可在禁区后点将球挡回中路,于大宝胸部停球后在小禁区内弹射破门。
小结:对于三中卫的打法,佩兰解释:至于变阵,是专门针对朝鲜队的高举高打打法,特别是他们拥有一名高中锋,所以我们觉得三中卫更适合比赛,同时也给了更多年轻球员参与比赛的机会。 另外中国队此役更换了九名首发,密集赛程下不存在体能问题。像王彤、于洋、饶伟辉、雷腾龙等队员都是鲜有国家队出场的机会,他们上场后也更加卖力的去拼去抢。首场比赛过后,“国足比对手韩国少跑11公里”成为了媒体热议的话题,“出工不出力”成为批评的理由,而这场比赛显然因为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国足在作风上有了明显改观。相反朝鲜队此战全盘延续了对日本时的首发配置,在体能上肯定不如轮换阵容的国足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