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正式对社会公布,在这份由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足球改革方案中,不仅正式宣布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同时还从人事、财务、外事等诸多方面,对中国足协未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规划。 整个改革方案中,既有体制改革的设计,又有足协具体工作的规划,是值得深度解读的,同时,有些点也是有待观察的。 在“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的规划中,方案中明确了撤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而将其原有职能下放给中国足协秘书处。同时方案中还提出,体育总局不再具体参与足球业务工作,但要对中国足协的工作“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这是一个略有些矛盾的统一体,客观地说,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脱离了体制的中国足协未来工作力度是否还像有过去行政指令那样快速有效,有待检验。 抛开国家队不谈,如果国青队、国少队甚至是女青、女少需要在国内进行比赛,目前的大环境仍然难免需要地方政府、体育局、公安等方方面面协调配合。从官变成民以后,中国足协作为社会团体,是否还有这样的工作力度协调方方面面的资源,和诸多单位如何争取支持,就成为了一个未知数。与此同时,体育总局对于足协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这其中必要的监督管理,究竟如何监督,管理到什么程度,都决定着中国足协未来的发展形态。 在人事安排上,《方案》将目前中国足协的工作人员分为了三类:第一类是蔡振华、张剑、魏吉祥、于洪臣、林晓华等足球中心领导班子成员,根据方案,这些领导将作为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代表进入中国足协工作,也就是说,几位领导如果愿意,可以继续在足协工作,同时保留在体制内的职级,进行一次停薪留职。以后调动到其他岗位或者退休,仍然能够恢复体制内的职位,并且享受到相关待遇。 第二类是足球中心在编在岗人员,这些足协工作人员可以一次性选择,是保留体制内的级别,还是进入市场化的社会团体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这类人实际上是本次改革涉及最多,也是涉及利益抉择最大的一批人。很多足协的老同志,不得不在这一时刻做出自己的职业抉择,甚至是人生抉择。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预见的是一些对于足球没有特殊感情或者更多理想抱负的工作人员,或许将就此离开足球工作岗位。而第三类,是足协目前的“合同工”,也就是劳务派遣人员,这些年轻人大多数将由此获得“转正”机会,正式进入足协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特意提到了“积极吸收足球、体育管理、经济、法律、媒体、国际专业交流等领域优秀人才充实工作队伍”,这也就是说,中国足协的工作人员,以后不再完全是体制内“搞足球的”,而根据社会团体立足的需要,中国足协可以自主招聘和选拔综合能力强,有体育管理经验和基础的人才,进入到足协队伍中。 在财政问题上,方案中首先明确“在明晰产权归属的基础上,相关国有资产可无偿提供给中国足协使用。”这实际上是给足协未来的工作吃了一颗定心丸,中国足协完全不必有破产的担心。与此同时,方案中明确提到了“做好足球运动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工作,不断增加无形资产开发收益”,类似中超、国家队的商务权益,电视版权的售卖未来或许将成为中国足协的重要收入来源。 最为重要的是,方案中明确指出“中国足协不再作为中央预算单位,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单独建帐、独立核算”,也就是说,过去中国足协的盈利要上交体育总局,再由体育总局平均分发的情况一去不复返,同时也为社会资本的进入提供了可能。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足球大环境不断回温的大背景下,相信中国足协未来不会差钱。 在方案中,还特意提到了“优化执委会结构,减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代表,增加职业联赛组织代表、经济界或法律界的社会人士代表。”在2014年初的足代会上,王健林、许家印就曾经被聘为中国足协的顾问,在未来类似这样的资本大鳄,或许将在中国足协内部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甚至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健全专项委员会方面,据记者了解,未来中国足协将下设22个专项委员会,其中包括技术委员会、竞赛委员会、青少年足球委员会、女子足球委员会、室内足球委员会、裁判委员会、纪律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新闻委员会、教练委员会、医学委员会、场地设施委员会、安保工作委员会等等专项委员会。 最后要说的是,这次《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并不是国务院的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调研和分析最终做出的部署。中国足协未来的工作,仍然需要得到国家体育总局、民政部、财政部、外交部等多个部委的联合支持。尽管从短时间看,中国足协的此次脱钩,必将经历一个工作重新安排部署,人员一定规模调整,领导班子重新转变思路的阵痛期,但这是长期为人所诟病的中国足协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化,走向国际的第一步。 我们衷心的希望,中国足协的“短痛”时间越短越好,中国足球的未来能够在逐渐褪去官僚气息,高度市场化、职业化,具有国际体育管理水平的社会民间团体:中国足协的带领下越走越好,真正实现腾飞。 特约记者 张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