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七夕本是女儿节 据新华社电 昨日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逐渐升温,加之电子商务推动,七夕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男女关注,并被冠以“中国情人节”的雅号。 民俗专家提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夕其实更接近“女儿节”,所谓“中国情人节”,是当下商家参照西方情人节的“附会”与“发挥”,与其原先涵义相去甚远。 “在传统社会,女子在七夕这一天‘乞美’、‘乞巧’、‘乞子’,反映了她们对容貌美丽、心灵手巧、生儿育女的渴望。甚至连七夕节活动的主要场所,都是安排在相对私密的庭院中。”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说。 据介绍,在作为七夕文化重要来源的织女牛郎传说中,织女突破阻拦下嫁牛郎,成为大胆追求爱情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她与牛郎的关系是夫妻而非情人,并育有一对子女。两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特别是家庭观念,这也正是七夕文化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曾一度沉寂的七夕被“激活”,并呈现“情人节化”的趋势。 专家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除了商家推动外,与80后、90后一代都市青年普遍存在的“婚恋难”直接相关。七夕节因传说中的“鹊桥会”等情节,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中国情人节”的新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