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福清弥勒岩,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弥勒岩(组图)

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弥勒岩,别名瑞岩山,古称“瑞岩丹洞”,明何乔远《闽书》记载:“瑞岩山,山多奇胜,有佛窟岩、天章岩、香山洞、天台洞、玉虚洞、桃花园、休休台、醉石、鉴池、通海井、一滴泉、八卦亭、紫霄亭。”是一处由瑞岩弥勒造像、瑞岩寺、摩崖石刻组成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兼胜的风景游览区。

弥勒岩嶙峋的岩峰或卧或悬,或离或合,幽姿万千。更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弥勒岩山脚一座高大盘膝而坐的弥勒石雕造像,石佛像始凿于元至正年(公元1341年),至明洪武年(公元1368年)竣工,由花岗岩山体就地雕凿而成,弥勒像高九米,座宽八点九米,圆形脸,扁鼻子,高颧骨,两眼平视,双耳垂肩,开口大笑;身穿架裟,显肩,袒胸,露腹,双腿盘曲,右手屈臂抚腹,左手搁膝捻珠,笑容可掬。在造像的右腰部、左腹前和右膝边还雕出三尊活泼可爱的小罗汉。整座造像形态生动,线条流畅,镌工精湛,堪称元代石雕艺术的佳作。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曾建阁护之,久已废圮,现仅存几根石立柱,以及明、清、民国时期的修建阁时的碑刻。

瑞岩弥勒石雕造像是全国最大的立体石刻弥勒佛像。

1996年11月20日,瑞岩弥勒造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上瑞岩寺后山,满山遍野的摩崖石刻,凌然满目,美不胜收。《福建省文物志》记载:瑞岩山“有宋、元、明、清摩崖石刻一百七十多多段。”有北宋武状元薛奕、南宋驻军任子宁、元代奉训大夫王伯颜、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抗倭名将戚继光等人手迹,以及明代万历皇帝手书摹刻题记。其中戚继光摩崖石刻在福州地区极为罕见,《明史》记载戚继光“至福州饮至勒石平远台”,但于山现存“平远台”及“醉石”等摩崖题刻均非戚继光所书。福州十邑摩崖石刻中,仅在福清瑞岩山就有三段以“孟诸子”署名的戚继光摩崖石刻:1.孟诸榜书 在瑞岩寺后穿云洞口。文:“穿云洞 孟诸子”, 正文字高44厘米,宽32厘米;旁款字径5厘米。 2.孟诸榜书 在瑞岩寺后独醒石顶部即瑞岩经幢塔底部巨岩上。正文字高27厘米,宽26.5厘米;旁款字径5.5厘米。文:“独醒石 孟诸子”。孟诸为戚继光别号,子为男子的美称、尊称,或爵位名。3.“瑞岩卅七洞天。大明隆庆元年,镇守福浙总兵官都督同知东牟定远孟诸戚继光书”在新建的瑞岩寺九仙楼的二楼,已被外墙盖住一部分字体。遗憾的是这三方石刻的题款没有描红,很难得看出是戚继光所书。

明《瑞岩山志》、清《海口特志》、民国《继海口志》等记载,戚继光在瑞岩山除镌刻“穿云洞”、“独醒石”、“瑞岩卅七洞天”外,还另有五段摩崖石刻:1.“宜睡洞 戚继光题”、2.“蓬莱峰 孟诸子”。3.“望阙台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明大将军(一作荣禄大夫)戚继光书”。并对望阙台赋诗曰:“十载驰驱海邑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4.“振衣台 荣禄大夫戚继光书”。又对振衣台赋诗曰:“蓬莱有佳人,佩剑游南纪。指顾山海间,徜徉群勋里。薄行幽径纡,乱石谁人驱。中有千尺表,乘之临玉虚。拂袖掠长风,浩歌空九衢。飘飘揖王母,如闻璃珮裾。幽人保元命,义士轻其躯。雄飞不踰阜,鹏搏九万余。巨翰如可挟,从此谢宸区。”5.“石门 孟诸”。有关专家曾专门到那里查找,但未能查得到这五段摩崖石刻的具体所在,据一位居住瑞岩寺三十多年的老人说,这些石刻可能已在过去年代开山炸石中被炸毁。

据专家考证,戚继光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福清平倭寇,四十三年(1564年)撰《福清瑞岩寺新洞碑》,隆庆元年(1567年)镌刻“瑞岩卅七洞天”,说明戚继光在五年内驻于或多次驻于福清瑞岩山一带。戚继光在瑞岩山的摩崖石刻为珍贵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也就是瑞岩弥勒造像前立的《福清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戚继光抗倭遗址》碑的意义所在。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