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利桥(俗称龙首桥)。利桥原址在县城南门外,横跨龙江两岸,建于宋天圣五年(1027年),元至治二年(1322年)重修。明万历初年,县令许梦熊又主持修葺。因桥与南门相直,面对县衙,为堪舆所忌。叶向高之子成学与县父老诸生向县令凌汉种建议,移桥于小孤山,即现桥址。又于桥头建瑞云塔,移桥、建塔始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冬,竣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秋,历时九年,移桥亦由李邦达设计建造。桥长一百八十三点三米,宽五米,共十九门。石砌墩台,平梁桥,石梁宽三十二至七十厘米,厚三十三至四十米。石梁架在帽石上,帽石为双层,每层两端各悬出三十五米,每墩每层平排铺砌石梁十三块。桥墩宽二米,长五点二米,两端设分水尖。不等跨径,木桩潜伐基础。移桥后,清康熙、雍正年间虽有修葺,但终因年代长久,西南端八门圮毁。1958年,在原石梁上架设木梁木桥面,并在原10号桥墩基础上改造成八字形桥台,压缩了八孔,成为现在的十孔桥。1980年又在原台上加建钢筋混凝土台帽,原桥墩上设计悬挑式钢筋混凝土墩帽,上部结构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现全长九十点八米,桥面净宽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