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 2020年光棍数达澳大利亚人口 美国塔夫茨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伊丽莎白·雷米克(Elizabeth J. Remick)等学者发表《不要把中国男女比例失调归咎于独生子女政策》文章近日被媒体披露后,引发公众对中国性别失衡问题的关注。 福建省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接受采访时表示,性别比失衡将引发“婚姻挤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剩男”规模将接近澳大利亚总人口,他们中绝大部分将终身打“光棍”。 性别比通常是指“出生100个女婴对应出生的男婴数”,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结果,全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9 .2。而2014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虽实现了自2009年以来最大降幅,但依然高于国际公认合理区间103—107的水平。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性别比失衡起于1982年,当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7,之后一路飙升。1994年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在115以上,2004年达到最高峰121.2,其中一些省份还长期维持在130。已严重偏离正常区域。 有数据显示,重男轻女最严重三个省是安徽、海南和福建,而厦门远非福建最严重的地方。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否认了“重男轻女”是导致性别比失衡的唯一原因,因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实施计划生育之前,中国的性别比一直较为正常。 人口学专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认为,“重男轻女”并非性别比失衡的充分条件,“重男轻女、胎儿性别鉴定和生育管制,三者缺一不可”。 如何解决性别失衡问题?中国人大学人口学教授顾宝昌在其主持编写的《八百万人的实践中》中,对试点地的数据分析后认为,较宽松的生育政策有助于促进出生性别比正常化,生育二孩缓解了生育数量和生育性别之间的矛盾,为招赘婚创造了条件,减轻了养老压力。 顾宝昌同时以承德试点区性别比失衡为例分析,较宽松的生育政策不是实现性别比正常化的唯一条件,治理性别比失衡还需要从多方面开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