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大陆的影院第一次看到《烈日灼心》这样的片子,其实还是有些意外的。作为国内类型片中难得一见的犯罪悬疑题材,它在很大一部分上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曹保平显然是有一定野心的,首先它的题材就十分重口味,以一起强奸案跟全家灭门惨案为背景,故事也不是全部摊开给观众看,需要一定观察力,穿插在其中的表演也属于“限制级”,其中包括男男激情戏、女演员裸上半身、注射死刑等,在当前大陆地区这样一个没有分级制度的电影环境下,我想所有观众最大的疑问不是影片本身,而是它居然躲过了传说中的广电总局。
单从电影的角度而言,导演曹保平在很多细节上处理得还算用心,包括演员出现的一些情绪跟小动作,都会成为推进故事的细碎的线索,一开始的大雨就呈现出了一种压抑的基调并贯穿全片,高楼戏更是引起影院观众们的尖叫,观感十分强烈。然而,它也绝对不是像被吹捧得那样无懈可击,它没有那么烧脑,也没有那么悬疑,更算不上推理。作为一部犯罪悬疑题材的电影,它最大的问题在于,线索全是巧合,破案没有证据。
如果你看过曹保平七年之前的《李米的猜想》,你就会发现《烈日灼心》犯的还是一样的错误,甚至还更严重。毫无疑问,《李米的猜想》当年获得了业内外不少好评,它给一个爱情片包裹了一件犯罪题材的外衣,却新鲜不落俗套,它直面小人物的感情生活,加上主角周迅全程爆发性的演出,也足够称得上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但是片中也都是靠一系列巧合推进故事,两个毒贩恰巧因为一个诗人从桥上摔下来而没有街头成功,然后碰上了一直在找恋人的女司机李米,搭载过程李米中给裘火贵买药片却没想到毒贩因为跟体内的毒品反应结果歇菜了,而她一直在找的恋人居然也是毒贩……
到了《烈日灼心》这里,巧合成了一种聚集的常态,逻辑的漏洞绝对是推理悬疑片的硬伤,犯罪的动机跟赎罪的原因都不够合理,智商高于常人的陈比觉装疯卖傻多年明明活下来却又要自杀,如果没有那个变态的窃听狂房东记录下辛小丰跟杨自道的对话内容,伊谷春根本就不可能那么快接近事情的真相。而伊谷春侦破案子并没有直接有力的证据,单靠嫌疑人的口供就妥妥地定罪,还是注射死刑,到了影片最后又出来了一个“第四人”,白白激动了两小时,我跟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原来他才是当年灭门惨案的真凶,之前死的都洗白了,OMG,所以,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因为一时冲动犯案的年轻人跟他的两个小伙伴为了抚养被害人的孩子逃逸七年,为了赎罪甘愿去死,他的两个小伙伴什么都没干,却也愿意跟他一起艰难地在底层挣扎着生活,而被害人的家人都是第四人所残杀的。所以,发现了么,所有的根源都是爱,为了孩子,我宁愿被放逐天际,我宁愿痛苦地死去,这才是一部主旋律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就连之前最大的噱头“同性恋”,好吧,那是主角为了掩盖真实身份的障眼法。
相比原著而言,电影的改编很大程度让人相信是为了过审。原著《太阳黑子》中,三个人确实是灭门惨案的真凶,小孩不是被害人的女儿但是出生时间与被害时间相同,这是支撑三个人抚养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原著的确更加黑暗与血淋淋,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后面的“救赎”更加触动人心。而在失去了这个强而有力的支点之后,你会发现电影里的很多情节不那么容易理解,反而多了点自说自话和画蛇添足。
这是一场不够完美的“救赎”,但善与恶,情与法,犯罪与救赎,人性与迷失无疑是全片想要探讨的真实内容。我记得小学时看《悲惨世界》,觉得主角冉阿让简直太惨了,因为饥饿偷了块面包结果锒铛入狱了,出狱以后他用尽自己的一生去做好事想要赎罪,极力隐藏自己过去的身份,可是他的背后,永远有一个警察在盯着他随时想要揭穿他的过去,直到自己死去的那一天。 根据社会调查显示,很多年轻的犯罪者在出狱之后很容易再进去,因为社会并不能给予一个相对宽容的环境,他们终日生活在旁人异样的眼光中,人如蝼蚁命如草芥,明明是生活在太阳底下心底却备受煎熬,相比之下从前冰冷的高墙反而变成了一个温暖的保护壳,这是一个巨大的反讽。
《烈日灼心》里段奕宏饰演的伊谷春有段台词是讲法律的,“我很喜欢法律。我认为法律是人类发明过的最好的东西。你知道什么是人吗?在我眼里,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就是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所以说,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的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
很多时候,我们一边占据着道德的高地,一边摇旗呐喊锣鼓喧天。当我们享受着所谓民意带来的快感与刺激,欢呼着正义女神挥舞利剑惩治恶人的时候,或许可以换个思路,恶人固然可恨,但暴怒泄愤的民众难道就是绝对的理智与正义?真正良好的社会难道不是想着如何才能让恶人越来越少,如何去健全现有的制度吗?毕竟,文明不是因为杀戮,犯罪之后,再多的救赎,终究还是痛苦。 来源:微信号lbdh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