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许可。这意味着,滴滴快的获得了政府认可,其创新模式也获得了肯定。我国被长期垄断的出租车行业,有望迎来破冰。 然而,对滴滴快的,用户却越来越失望——补贴越来越少,跟打出租车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有时还得忍受司机路况不熟之痛。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吧,我曾是滴滴快的的粉丝,原因是用这两个软件打车方便,司机态度普遍较好,而且价格也优惠,比普通的士便宜不少。
不过,我最近发现,用“滴滴出行”打车,几乎没有优惠了。10月6日,我从广州天河公园附近用滴滴打车去黄埔区,司机对路况十分不属实,叫他走黄埔大道(广州的一条主干道),司机却不清楚,结果绕了一些冤枉路。结算时发现,价格比打出租车还要高出一点。 滴滴快的是靠风投资金烧起来的,前期的巨额补贴,是为了吸引用户,吸引司机。但是,这种巨额补贴是不可持续的,今天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滴滴快的对司机的补贴越来越少,对用户的补贴越来越少。结果,司机抱怨挣钱越来越少,用户抱怨折扣越来越少。
早期,滴滴快的打车,分享后可获得一定额度的打车券,下次出行时就可派上用场。然而,最近,用户用滴滴出行,获得的大多是专车券。专车的费用十分高,一个月前,我曾打过一次专车,接通电话后等待了10多分中才到现场,已经让人很不愉快。专车是一辆30万元左右的丰田,原本30元的里程花了60多元。所以,用户对专车还是有所顾虑。
滴滴大量发送快车券,用户抢到了,大部分也不敢使用,过期作废。用户希望抢到快车券,难度却越来越大,即便抢到了,也只有5元,甚至只有9.8折优惠。 滴滴快的给了用户很高的期待,期待过后便是失落,由爱生恨。对滴滴快的而言,这是很危险的。 文/徐上峰 微信公众号:骚客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