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山河故人》:讲回首却向前看

文/满囤儿

和影史上所有讲乡愁的电影不同,《山河故人》是唯一一个站在未来对现在和过去进行回首的乡愁。这是一个很奇妙的感觉,仿佛我们未来11年的命运被限定了一般。可能在贾樟柯眼中,中国的现在还不是最坏的时代。我们至少还能苟延残喘,勉强着追逐幸福。可是他显然觉得现在很多事都在偏离的轨道上狂奔,如果不纠正,就会在11年后的2025年,迎接一个极端不好的未来。在那个未来,乡愁不是愁,而是痛。

《山河故人》:讲回首却向前看

《天注定》也是分段式的,不过那个是平行分段,属于横向;《山河故人》又是分段式的,不过这次是串联分段,属于纵向。贾樟柯用两部戏,把分段式结构玩爽了,于是在其新片《在清朝》中,他说他将回归连贯的线性叙事哈。贾樟柯这种级别的人玩分段式,到不是因为把故事分段后更易于处理,而是因为分段后可以对一些东西进行省略。而省略正是电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语汇。因为有了一个15年和一个11年的省略,《山河故人》供给不同人不同的遐想空间。

更为了不起的是,这两段大幅度的省略空间,一个供人们遐想过去,一个供人们遐想未来。一般讲乡愁的电影,无论是华语的还是国外的,大都站在现在或过去的节点,对已经逝去的更遥远的过去进行缅怀。因为这种乡愁观众有切身体会,容易产生共鸣。《山河故人》却把乡愁的节点放在了2025年,从而站在了未来,对当下的2014和过去的1999进行“回望”。这种乡愁按理说是没有任何一个观众有切身体会的。可贾樟柯通过对1999和2014的准确把握,让我们即便站在2025年的未来节点上,依然感同身受。这大概源于贾樟柯在前两个段落中对未来营造了准确的“预示”。男女主人公之前的经历,顺其自然地会导致其未来11年将经历怎样的变与不变。

《山河故人》:讲回首却向前看

电影这种艺术创作与商业实体生产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需要有一种艺术敏感去提升。有些人有这种艺术敏感,那么他可能即便不是科班毕业也能拍出好电影;有些人没有这种艺术敏感,那么他即便是在专业院校中门门考试都优秀,也未必能拍出好电影。而贾樟柯无疑是既有艺术敏感又有专业知识的创作者。愚甚至以为,他如今的成就其实更多的来源于他的艺术敏感。比如他看到正在拆除的三峡地区,便立刻意识到了其中有“深意”。这是一种无形灵感的触动,而非一个什么实实在在的故事、事件、人物等。他可以随后用编剧手段和导演手段,来传达最早触动自己的那个无形的“深意”。

《山河故人》也传达着许多“意境”层次的东西。如果你把本片的故事写成一段梗概,八成找不到任何资方愿意投钱,甚至你都无法用复述故事来让你的朋友对这个电影产生买票的冲动。可是当你静静地坐在影厅里看每一个画面的出现与消失,就会慢慢地沉浸其中,得到了许多的“意会”。也就是说,看过它不足以让你向别人炫耀,却足以让你在今后的成长中受益。

最典型的是那个扛着刀行走的少年,先在1999年的人群中逆行,而后在2014年的公路上独行。这画面没有什么实质的说法,却给每一个看到的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贾樟柯拍这个画面,是因为他曾见过类似的景象,留下了一丝敏感的触动。观众看这个画面,也会被触动一丝敏感,想到很多、感慨很多。正是因为这种意会的丰富,使得影片即便跳到了未来,也一样可以让我们深信不疑,并被牵引着对现在、对过去、对所有经历变与不变的事物,流一滴“懂了”的泪水。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