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揭秘厦门厕所的“前世今生”:曾是闽南新娘嫁妆

钩沉>>

厕所建在户外 粪便可直接施肥

如厕这件事,似乎说起来难登大雅之堂。但对于闽南人来说,厕所这个词其实有一番独特的意义。

本报资深地理编辑卢志明介绍,在闽南语的读音中厕所有一个专门的称呼,直到现在人们都还在使用。早前的厕所一般是露天场合,环境虽然简陋,却在如厕之外另有作用。

“闽南人喊厕所,意思是一种五谷轮回之所。为什么是五谷轮回?因为在这里人吃的五谷在消化成粪便后,又成为农作物的肥料,储存一下便用到农田里,帮助农作物生长。”卢志明笑说,那时候的厕所其实很环保很科学,“直到改革开放之前都有人专门花钱购买粪便,用来施肥。”

卢志明说,在过去的很多建筑中,厕所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在房子里面没有设置厕所,而是将其建在花园边上。”

为什么厕所要建在房子外面?其实目的也很“环保”,厕所里储存的粪便,可以直接用来浇灌花卉。据说,现在岛外的不少老房子里还保留着这样的布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的厕所渐渐都被现代卫生间替代,这样“环保”的厕所,大多只留在市民的记忆中,“以前乡间的菜地,旁边会有一个简易的砖头房,里面就两块木板,底下是一个大桶。储存满了就挑出去施肥。”市民林小姐说。

揭秘>>

闽南新娘陪嫁品 曾包括“移动厕所”

闽南新娘的陪嫁用品中,还得有微型的“移动厕所”?听起来稀奇,其实还真有这回事。卢志明介绍,对于以前的闽南新娘,“移动厕所”可以说是必备品。

这个“移动厕所”长什么样?一个木头做的桶,上面有个盖子,如果是有钱人家,还要再做张“外套”,像桌子一样把桶盖起来。“清代的时候最为讲究,可以说从中体现的是生活品位和层级的象征。”卢志明说,直到现在,有些新娘出嫁还会带着痰罐。

“移动厕所”之所以成了出嫁的“必备品”,在卢志明看来,更多的是出于生活的方便,“古时家里通常没有设置厕所,而自己携带,方便新娘夜晚如厕。”           

【背景】

世界厕所日

2013年7月,联合国宣布每年的11月19日正式成为“世界厕所日”:“全球70亿人,60亿人有手机,但只有45亿人有厕所或公厕。希望通过此项决议能引起人们对全球25亿人没有基本厕所设施、11亿人随地大小便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关注。”

卫生的马桶甚至比抗生素、疫苗的医学贡献还要大,放到全球层面,厕所问题正是一等一的大事。

【链接】

多个闽南俗语

与厕所有关

实际上,在闽南语中,有很多跟厕所相关的俗语,现在还有很多厦门人会将其挂在嘴边,不过,由于主角是厕所,所以这些俗语大多包含贬义,但却幽默形象,让人听了忍不住会心一笑。

有一句话从闽南语翻译过来,叫做“屎流了才开厕所”,比喻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到了应急的时候才想起来要做。而“大便的时候才想到建厕所”与这句话类似,比喻火烧眉毛才想到要做这件事。

还有俗语叫“不怕家里着火,就怕跌进粪坑”,形容的是有些比较注重外表而不是内在的人,看起来打扮得很漂亮,假装家里很有钱,其实没什么东西。所以家里着火这些人不怕(因为家里没有多少钱财),就怕失足掉进厕所里面。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