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第一步:问卷调查 上厕所该用多少节厕纸? 这些大学生从研究厕纸来开始实验,譬如说,每节纸多长、多宽,一卷又有多长等等,所以,在采访中,李松从裤兜里掏出卷尺时,我们也就不惊讶了。 李松和他的同学需要找到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答案:到底人们上厕所需要扯多少节厕纸,才是合理又是节约的?他们做了份问卷调查,这一奇特的问卷不仅分男女,还分“小号”和“大号”的用量,只有三个问题:一,你一般上小(大)号要用几节厕纸?二,你认为大家上小(大)号要用几节厕纸?三,你认为小(大)号用几节厕纸就够了? 这三个问题似乎都一样,不过,实验者认为,三个设问的细微区别能帮助他们找到更准确的答案,譬如说,在回答第一个问题,被调查者往往会“不自觉”地少说一点,来显得自己更加道德一点,这种“不自觉”其实就是一种“共识”,即大家认为上厕所应该用几节纸。 那么,“共识”应该是多少?李松小组根据问卷数据,男女生厕纸用量暂定为四节。 实验第二步:“租借”实验场地 加上标尺,一卷厕纸能供更多人用 根据李松观察,相对封闭的学校图书馆是最理想的“实验室”,不过,在获准进入前,他们必须有初步实验数据来打动管理层。 上个月初,李松和他的小伙伴在厦大南光公厕开始实验。学生们要做的是:看看有标尺的厕纸的使用量,和没有加注标尺的厕纸的使用量,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们在游客最多的周末,蹲守在厕所外,记录上厕所人数。在厕纸用完后,迅速更换厕纸。 他们得到的数据是:在厕纸旁没有加注标尺时,22人次用完了一卷;当厕纸旁标注出33厘米、44厘米和55厘米刻度时,一卷厕纸的使用人次分别为42、39和34。 实验第三步:加入文字 正面精神激励有效节约厕纸 实验数据让李松小组能够进入厦大图书馆实验。 在厦大图书馆的第一周,李松小组只在厕纸旁加注尺度,在“共识”的四节即54厘米处,只用一条黑线显示。结果,那周,厦大二楼男女厕所共使用了113卷卫生纸,比之前节约了10卷。 紧接着一周,他们尝试文字版——在男厕所的厕纸旁,54厘米标尺处加注“绅士”,女厕所则加注“淑女”。结果:这周,二楼男女厕所共使用了82卷卫生纸,比没有文字的标尺少了31卷,比什么都没有的少了41卷。 不过,为什么标注“绅士”“淑女”,李松说,这是一种鼓励大家少用厕纸的精神奖励。而正面的精神激励,即人们都会对自己有一种向更高层次的估计和期许。 这门课目前接近尾声,李松说,我们希望有提供免费厕纸的公厕都能贴上标尺,我们的实验证明,这对节约厕纸是有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