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的小吃,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于是乎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而北京部分小吃还与宫廷结下了渊源,有的是被逼无奈于是创新做出来的小吃,也有是因为御驾亲临而得以名扬天下。 香河肉饼
香河肉饼传遍京津是在乾隆年间。据说乾隆皇帝带着刘罗锅儿到香河一带微服私访,曾光临过“哈家店”。临走还赋诗一首,从此香河肉饼载誉全国,名扬天下。这种饼好吃,是因面少,肉多。 羊眼包子
羊眼儿包子是回民饮食中的佳品,相传,清朝康熙皇帝,曾乔装打扮到前门外,品尝回民羊肉包子铺的羊眼儿包子。从此,羊眼儿包子名声大噪,誉满北京城。于是,四城各处的回民都做起羊眼儿包子,遂成了回民喜食美味。 王致和臭豆腐
曾有一太监好奇买回来尝尝发现很好吃就奉献给皇上,皇上一尝也觉得好吃,胃口顿开,即传旨将“臭豆腐”列为“御膳坊”小菜之一,并赐名“青方”。据说,慈禧太后对臭豆腐有特别的嗜好,每天都得吃一碟用炸好的花椒油浇过的臭豆腐,而且必须是当天从王致和南酱园买回的新做的臭豆腐。 果子干儿
据传1866年同治皇帝九岁那年,他私自走出紫禁城,尝到了民间的冰冻果子干儿,后来小皇帝被抓回宫的时候都不舍得扔掉的果子干儿也真是出尽了风头。 芸豆卷和豌豆黄
据传清光绪年间,慈禧偶尔品尝了芸豆卷,豌豆黄觉得好吃。于是将此人留在宫内为她专做小吃,芸豆卷,豌豆黄也就成为清宫御膳珍品。 炒肝
据说,当年有一次,慈禧太后忽然想尝尝白水杂碎的味道,可经她这一尝不要紧,虽博得赞赏,却言明去掉心和肺也许更好。金口玉言,小民岂敢违命。自那以后,老北京人便多了句歇后语--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 肉沫烧饼
相传有一天夜里,慈禧做了个梦,梦见吃夹了肉沫的烧饼。第二天早膳时,果然上的是肉沫烧饼。慈禧一看和梦中吃的一样,心里非常高兴,说是给她圆了梦。从此,肉沫烧饼作为圆梦的烧饼流传了下来。说白了肉沫烧饼就是个炒肉沫夹烧饼。 栗子面窝头
所谓“窝头”是一种圆锥型,下面有一个洞的蒸制食品,原来都是用玉米面做的,而西太后别出心裁,要“与民同乐”,可是是用当时非常昂贵的栗子磨面做的,个也小很多,成为一种点心,民国革命后才流入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