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达人钧钧
《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美猴王享誉全球的中国神话人物,六小龄童家喻户晓的美猴王,2016年是猴年,春晚是办给老百姓看的…春晚居然没有美猴王,那就好比春节吃不上饺子……钧钧昨天我写了这条微博,点赞高达3万多,转发7000多,而央视导演吕逸涛的微博评论居然突破200万,几乎全都是骂声或者强烈要求六小龄童上春晚的请求。
三十年前的经典,30年后的春晚,猴王去哪儿了?他快六十岁了。还要再等12年?为什么中国人有如此的猴王情节?也许读完六小龄童的故事你会找到答案……
六小龄童原名章金莱 很过观众都很喜欢86版的《西游记》,孙悟空敢作敢为,像极了年轻人,天不怕地不怕。六小龄童成功塑造了美猴王这一经典形象,出生于“猴王世家”的他也许一开始就注定与美猴王结缘一生。六小龄童原名章金莱,但是为什么被叫做六小龄童呢? 误打误撞 终成美猴王 误打误撞 走上这条路
为什么叫六小龄童呢?这要从父辈说起,六小龄童的爸爸艺名叫六龄童,因为是从六岁学艺,二哥叫小六龄童,到了章金莱,不能叫小小六龄童啊,听起来像孙子辈的,于是就把小六倒过来,变成六小龄童。
周恩来总理和六小龄童二哥小六龄童的珍贵合影 这张照片,是周恩来总理抱着六小龄童的二哥的照片,照片里的“小猴子”开怀大笑。小六龄童,十二岁的时候演出三打白骨精,到了北京的中南海怀仁堂为毛主席、刘主席、邓主席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到了要演美猴王的时候,哥哥患了——白血病,六小龄童陪伴在哥哥身边六个月,这是哥哥临终六个月的治疗期。 六个月 六小龄童爱上美猴王
六小龄童爱上孙悟空这个角色,就是在陪伴哥哥人生最后的这六个月。二哥每天讲《西游记》的故事,从第一本《猴王出世》到最后《取经归来》,印象中大约有三四十本,二哥每天讲一个。当时六小龄童只有六七岁,他天真的问哥哥说:哥哥你死了我还能看到你吗?哥哥说:当你演成美猴王时,你才能看见我。六小龄童后来说,正是哥哥当初的这句话让他接过了美猴王的棒,发誓要为哥哥演一回猴王!
六小龄童童年少年青涩照曝光 六小龄童的生日是4月12号,哥哥在这一天,思维已经很模糊,基本不太会讲话,但是一直却配合医生。可能是一种原发的、自然的流露,一种本能的感觉——一定要熬过这一天,否则以后六小龄童的生日就成为了他的忌日,这种兄弟情谊非常的深厚,六小龄童问哥哥:那我怎么能够看到你?你死了我还能看到你吗?他说,只有当你演成美猴王的时候,你才能看见我。哥哥是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鼓励他,让六小龄童从他手中接过这个金箍棒,继续走完他西天路上没有走完的路。哥哥临终一句话改变了他的艺术追求。别无选择、义不容辞地,必须要去演孙悟空,而且要演好孙悟空。 六小龄童逝为文化做传承
猴王世家和周总理的不解之缘 六小龄童曾经在博客写下他们家和周恩来总理的故事,1957年12月14日,绍剧《大闹天宫》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演出后,周恩来总理上台接见父亲六龄童,并怀抱二哥小六龄童扮演的小罗猴合影留念,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一瞬,周总理对父亲讲“文艺事业需要接班人,你应该多培养几个小六龄童”。六小龄童1959年出生,取名“章金来”,就是为了纪念周总理这次有纪念意义的接见。文革时期因破四旧改名为“章金雷”,文革结束考入浙江昆剧团时经哲人指点才改为现在的名字“章金莱”。
而六小龄童一家与周恩来的缘分由来已久,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六小龄童的奶奶也姓周,家和周恩来的祖居还不到100米。因纪念周恩来会见得名的六小龄童在几十年以后被造型师发现脸型很像年轻时候的周恩来,于是他便在《1939·恩来回故里》、《贺龙传奇》等剧中饰演周恩来。最近,为纪念周恩来逝世四十周年,周恩来出生地、江苏淮安的周恩来红军小学聘任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曾饰演周恩来)为名誉校长,并设立“六小龄童奖”以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现场还有周恩来抱着小六龄童的照片。也是作为文化传承的重任,和哥哥教导之下,六小龄童走上了饰演孙悟空的道路。 六小龄童成美猴王吃苦无数
《西游记》开始选角时,六小龄童还是浙江昆剧团的武生演员。“本是猴王最佳传人的哥哥小六龄童之前因病去世,因此被选中饰演孙悟空,‘六小龄童’这个艺名也就是那时父亲给取的。”多少年后,六小龄童仍然记得1982年4月4日的晚上,父亲对他做了最后的嘱咐:“你一定要演好孙悟空,这不仅是关系你个人的事,也是关系到我们整个猴王世家的事,更是关乎整个剧组的事。”最后父亲还与他约法三章:“不要想家,团结同事,不谈恋爱。”六小龄童默默地点了点头,因为他深知父亲这番话的分量。
为演猴王 与猴同居 虽然从小就演猴戏,但为了演好孙悟空,六小龄童每天到北京动物园向真正的猴子请教,兜里的吃的,也是分给“师傅们”,还用照相机抓拍猴子瞬间动物,然后拿回家仔细揣摩。后来,剧组干脆给六小龄童买了一只猴,小猴子很淘气,谁动它,它就抓谁,只有化了妆的六小龄童来抱它,它才乖乖地一动不动。时至今日,六小龄童在家里还养着猴子,他笑言“家里猴子养得比孩子多”。
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有着一双火眼金星,可以识破妖精。这双眼睛更是让爱者快,仇者怕。只不过,当年六小龄童拍戏时是700度的高度近视,只要一摘下眼镜,他的世界就是一片朦胧。可眼睛那是美猴王的灵魂啊,于是六小龄童拼了。
这个行当里有一句话,“演员的一生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尤其是孙悟空火眼金睛,这个眼神很重要。但是这却是六小龄童致命的弱点,一开始导演说,眼神太机械了,根本就没有一种鲜活的东西。
最后六小龄童想了三个办法,一,看别人打乒乓球,眼睛跟着球走。二,晚上点一炷香,把灯都关掉,盯着烟头看。三,看日出,练习到最后,可以二十分钟不眨眼睛,为了演戏的需要,也是拼了! 拍戏状况百出
86版《西游记》迄今播放3000多次,依然经久不衰。早已成为几代人童年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沉淀成为心底的一份回忆、一种情怀。但是这部剧,拍摄时条件相当艰苦,可以说是历经八十一难才成就经典,剧组经费少,餐标低,每顿饭只有5毛钱配额,到了像广州等消费较高的地方,一碗饺子2块5,才6个,男士常常吃不饱。那时候演西游记可不是冲着钱来的。
为了找到符合要求的取景地,主创人员走遍全国,足迹遍及30个省份及泰国,所有镜头都是只靠一台摄像机完成的。途中多次遭遇险情。导演曾差点从山上跌落悬崖丧命,“白龙马”也曾多次掉入沟渠。预算紧张,连安全设备都很简陋。
吊威亚的绳子磨损到很细,还在冒险使用。有一次,体重170多斤的沙僧闫怀礼吊威亚摔在摄像王崇秋身上,王崇秋当场晕了过去。
拍摄遇到困难,不止九九八十一难,也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在那个年代,演员们用全部的心血、甚至生命,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荧屏美猴王的诞生。在红孩儿吐三昧真火那一集,火就在六小龄童身上烧。里头穿上石棉衣服,外头套上孙悟空的衣服,刷上凝固汽油,就点燃了。
唐僧提着水桶,猪八戒拿铲子里边装着沙,沙和尚拿着麻袋布。沙和尚说:“没事,金莱你上,如果你要不行了,你就一说,我拿麻袋布一扑就完了。”导演说,如果你坚持不了你就说,或者往外一滚,我们就知道了。但是火点着了,六小龄童傻眼了,眼睫毛烧掉了,左侧毛也烧掉了,那脸一会儿就烧得变形了。但是导演没有喊停,只能继续演,直到导演说好,但是已经听不出这个好的声音,六小龄童往外滚,已经过不去了。喘不了气了。等到他们过来扑火,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大概窒息了一分钟,吸氧才一点点缓过来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靠着坚持和毅力,86版的《西游记》才达到今天的地位。 演员不够 谁来凑
不只是艰苦,甚至演员都不够用。妖怪、老道、神仙、路人…这些完全不搭边的角色竟由同一个演员完成,而制片主任一人就塑造了7个经典角色…… △马德华一人分饰多角: 猪八戒、高老庄的新郎、大臣、监丞、山神、天兵天将、强盗……
△徐少华一人分饰3角: 唐僧、唐僧父亲、东海龙王
△制片主任李鸿昌一人分饰7角: 渔翁、黑虎精、多目怪、蜈蚣精、大臣、客商、接引佛祖
△迟重瑞一人分饰4角: 唐僧、井龙王、天庭文臣、客串沙僧
△闫怀礼一人分饰多角: 沙僧、牛魔王、千里眼、太上老君、老者、卷帘大将、西海龙王、监丞…… 向经典致敬
是不是幻想过拥有孙悟空的筋斗云,可以翻出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历经磨难学会了筋斗云和七十二变,练就了通天本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人生的一部经,你们都是西天取经的行者,都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得成正果。 悟空腾云驾雾全靠吊威亚 吊威亚不是新鲜的技术,其实在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就会了,但之后大陆因为长期不拍动作片,这种技术渐渐荒废了,反而是香港人将吊威亚发挥到极致。
《西游记》剧组派了几个人到香港学习怎么吊威亚。当时TVB在拍一部金庸剧,导演杨洁、摄像师王崇秋就跑去看了,还跟徐小明导演探讨,但时间有限,他们也只简单地看了几天,而且没学到一种关键的“过江龙”技术,就回来照猫画虎。
有网友说:“零点敲钟时,六小龄童喊一句‘俺老孙来也’,我就能泪奔。”
为什么?因为86版《西游记》就如同87年中国歌坛的西北风一样,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文艺复兴”大时代造就的经典。只要八十年代在人们心目中还是崇高的,这部电视剧也就一直会是崇高的。它已写入历史,成为永恒。经典永远是无法超越的,只能顶礼膜拜!
几代人的女神不老传说许晴当年都只是《西游记》中太上老君身边的一个童子,可想而知这部西游记在中国影响了几代人。
50、60、70、80、90甚至00后几乎每个年代的中国人都看过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他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不是哪个导演想忽略就忽略的,央视导演如果不顺应民意,他微博的骂声也就不只200万了。微博转发、微信分享每天都在持续增长。导演你不让六小龄童上春晚,那可真是树敌十几亿了,是时候把决定权返还给老百姓了!春晚看什么?我们自己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