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霍线。(资料图) “1985年我去拍照时,坐着班车去那里,来回颠簸了近一天,屁股都颠得疼死了。”说起当时的情形,林振寿感叹不已。他说,无奈以前条件有限,道路状况只能如此,还好有养路工精心养护,不然更让人难受。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5名养路工住的是木屋瓦房,吃的是干粮等简单食物,用的是箩筐、畚箕、锄头、扁担等原始养路工具。即便如此,他们长期坚守在山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朝公路背朝天,清理路上小石子,填补道路坑洞。 “他们那种以苦为乐、勤劳敬业的精神,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林振寿说,养路工们平时没有太多娱乐活动,休息时就聊聊天,或者下下跳棋,纾缓身体的劳累。这个养路班吃苦耐劳,后来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到如今,30多年已经过去,林振寿依然记得他们养路的情景,只是时间久远,他无法联系到那些可爱的养路工了。 福州市公路局直属分局办公室主任林勇表示,在大班站建设中,日溪养路班已并入寿山养路班,养路工生活、养路工具、道路状况已今非昔比。“现在实行机械化道路养护,有专门的清扫车、洒水车。养路工住进了漂亮的房子,里面还有网络。新霍线都是水泥路面,养护起来更省心了。”林勇说,正是有了几代“公路人”的努力,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