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卧虎藏龙2》:俨然是想弄许晴而不成的冯小刚

《卧虎藏龙2》:俨然是想弄许晴而不成的冯小刚

文/马庆云

《卧虎藏龙2》:俨然是想弄许晴而不成的冯小刚

看完电影《卧虎藏龙2》之后,总觉得是缺点儿什么,而且是非常致命的东西。想来想去,我便想起了电影《老炮儿》里边的一个桥段。冯小刚想弄许晴,把许晴掰过来之后,自己的气卸掉了,结果弄不成。《卧虎藏龙2》的问题,正是在于这口气卸掉了,或者更激烈一点说,根本没有养成这口气。

中国古代文论《文心雕龙》里边,对文章“气”的问题有详实的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下。电影艺术,算是舶来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态中没有,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强加入气的概念去做批评。但是,武侠电影不同。这一类型的电影,本身便是脱胎于中国的武侠小说,而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化流转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从出现之初,便带着气的本心。

一部武侠小说优秀与否,非常关键的问题,便是它的气脉是否通畅。气脉的问题,并非西方文艺理论所能涉猎到的范畴,所以在英语文艺批评中,基本无见。在西方文论中,喜欢把中国古文论中的气类似为“风格”一词。比如说,怎么遣词造句啊,怎么调动语法啊,怎么做桥段编排啊,等等。这些方法论,把一个看似摸不透的东西拆散了打乱了然后找规律。西方文论和西方电影批评学的特点,便是如此。

《卧虎藏龙2》:俨然是想弄许晴而不成的冯小刚

中国传统文论,则不求打乱拆散,而求一个整体一统下的气质。对于武侠电影这个更有中国文化骨血的电影类型,引入气脉的批评方式,或恐更能直接洞见一些真相。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之所以让很多深谙中国文化的老者们称道,很大程度上,是他对气脉的把握很到位,不能说有多少醍醐灌顶,但可以说,气脉不散不乱,一气呵成,保持了气脉特征上的稳定性,不会一会儿像这个,一会儿又像那个。

李安的《卧虎藏龙》,武打流畅飘逸,人物内敛侠义,外表洒脱,内心纠结。这种风格一固化,就成其一统了。所以大家会觉得,还不错。电影如此,小说亦然。很多武侠小说家,都喜欢在豪情万丈的时候写东西。比如古龙吧,每次都是快酩酊大醉了,才动笔。其实,就是保持那种气脉的通顺。

反观袁和平导演的《卧虎藏龙2》,气脉上就混乱很多。虽然这部电影也是脱胎于王度庐的原著小说,但在拍摄手法和故事的讲述手法上,都值得商榷。当然,更多的,我觉得还是剧本自身的问题,少量的是袁和平的动作指导用力过猛。

《卧虎藏龙2》:俨然是想弄许晴而不成的冯小刚

不妨先说少量的问题。袁和平导演从前作中因袭来了武打设计上的流畅飘逸,在很多对打中,都有体现。冰湖打斗,算是一例。但他没有坚持住这种飘逸的气脉。到了甄子丹与大反派的宝塔决战,就是硬碰硬的套路化打斗了。这种武术指导上的气脉,算是散了。

最重要的,自然是剧本的问题。虽然有王度庐的原著小说在那,但毕竟小说离剧本还有很远,需要编剧操刀斧正。有小说底稿,不过是有了木头,高桌子低板凳,才是剧本。在一个两派人马争抢青冥宝剑的底稿面前,编剧要做的斧头刨子的工作,还有很多。

剧本的气,是全散的。尤其是甄子丹野树林招帮手一段,几个帮手的出场,强装出豪情特征来,几句看似提气的台词(被该片剪辑出现了两次的四人分别愿意参与),实际上没有生气,只有死气,特别程式化,根本达不到大片剧本的要求。

《卧虎藏龙2》:俨然是想弄许晴而不成的冯小刚

若论江湖气,则出现的所有人物都形散神散,影片又没有一个统一的讲故事的风格,前作中的“外表洒脱,内心纠结”也被所有主演(除杨紫琼之外)表演的跑偏了路子。尤其是甄子丹的问题,最为严重。因为剧本台词程式化,不成风格,也因为甄子丹硬朗风格太过于明显,甄子丹怎么演都像甄子丹,不像为《卧虎藏龙2》订制的人物。与此相对的,周润发的绵软,更能捏出需要的武侠人物来。

整部电影的气,拧不住,导演的问题、编剧的问题、演员的问题,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卧虎藏龙2》呈现出来的,是一部较为一般的武侠电影。乃至于电影最后对江湖道义的说教台词,就更显示出电影本身的不自信来了。影片之道,在演于戏,不在说教于词。中国武侠电影,若能在整部电影的气脉统一上做足文章,或可出几部不错的影片。

更多交流,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马庆云【xuezhemaqingyun】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