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将《中国好声音》归类为第二代音乐真人秀节目,我不懂她的分类标准,个人以为《中国好声音》与早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并无代际差别,若要将当下的音乐真人秀节目归类划分,倒是可以分为以《我是歌手》为代表的明星类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等为代表的草根类音乐真人秀,以及以《音乐大师课》为代表的公益类音乐真人秀。 与利益熏心的造星类音乐真人秀有着根本的不同,《音乐大师课》主题明确地定位于少儿音乐教育,其最大特点是与成人类音乐选秀节目背道而驰的去功利化。节目由16位音乐少年领衔,在四位音乐导师的教授下丰翼成长,在唱响经典的道路上提升音乐审美和表达,感受并传承音乐艺术的魅力。《音乐大师课》一经推出,便以清新脱俗的节目形态,以及真实、自然和感人的童声演绎震撼着观众和业态,并迅速成为全国众多中小学校音乐课堂教材。 今春大年未尽,《音乐大师课》乘胜追击推出了第二季,播出平台在北京卫视的基础上又得以重庆卫视携手加盟,无疑意味着这一品牌的继往开来。秉承第一季去功利化的制作理念,《音乐大师课》继续公益提纯,节目不仅延续不选秀、不淘汰的路径,连易造成选秀即视感的导师抢人等环节也一律避除,并在第一季节目的机制基础上强化演唱歌曲的背景文化,加强节目文化意蕴的同时,助益学员对歌曲的理解和诠释。 去功利化不仅是《音乐大师课》制作基准,其实也是其本土化的根本所在。和众多流行综艺的由头类似,《音乐大师课》也是境外舶来品,它的前身在以色列乃现象级国民音乐节目,火爆程度不亚于《The Voice》在其母国荷兰的待遇。但中国版《音乐大师课》并非原搬照抄,它由世熙传媒与以色列Keshe公司联合研发,原版中的选秀元素被一一剔除,保留了其音乐传承和童声教育的精髓。本土化的《音乐大师课》,既体现了真人秀的戏剧张力,同时不失舞台表演的娱乐形态,它本质上以音乐教育为诉求,只不过将音乐教育的过程进行了综艺化处理,找到了一个音乐教学与实战范示的黄金切割点。 对于新加盟的16位学员来说,《音乐大师课》是他们的一年级生涯,而对于上一届16位老学员来说,则是二年级课堂了。在开篇的两期“开学典礼”中,不少新学员得以跟学长同台献唱,未经调教过的“开学声”与经过导师教授“毕业声”一经碰撞,演绎和诠释歌曲的能力高下立见。当然也有个中高手,比如来自加拿大的李成宇,在加盟节目之前,已然是个童声届的小网红,曾经与李谷一校长同台,参与过反法西斯七十周年晚会演出。 相比去年韩磊、杨钰莹、林志炫和曹格四位导师偏通俗唱法的格局,第二季仅保留了韩磊一位老教师,古巨基、田震和萨顶顶的加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着导师含金量,并带来了音乐套路的丰富性。已然很少在电视节目中露面的田震,将她的综艺导师生涯献给了小朋友,此中的用心良苦不言而喻。令人哀痛的是,首季《音乐大师课》的校长阎肃在第二季开课前夜与世长辞,由李谷一接任院长一职,这些对于喜欢唱歌的新一届小学员来说,冥冥中若有音乐传承的暗示。 2007年,江苏卫视基于选秀综艺《绝对唱响》的基础上新开《名师高徒》,拉开了音乐选秀节目的师徒衣钵,然该节目除了开启重金聘请明星参与综艺先河,对音乐市场的贡献并不显著,所谓的师徒传承并没有延伸到节目之外。直到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拔地而起,音乐师徒的概念总算做大做实,但也受到了签约和利益等严重干扰。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音乐节目无论专业与否年层高低,基本都围绕着功利主义的选秀造星打转,利益驱使下的所谓师徒关系也就难以纯粹,这使得公益教育性《音乐大师课》的师徒传承清新脱俗,在甚嚣尘上的音乐类节目中与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