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崔器死得值吗?
被喻为“铁憨憨”的崔器壮烈战死,死时吃下小块胡饼,手写下长安崔器而死。
崔器因为姚汝能的教唆,叛出靖安司,在靖安司得不到重视最终终于醒悟,最后为守护靖安司而苦战而死,崔器这个角色是立得住的,崔器死得确实不值得,因为从剧本角度上讲,
因为导致“靖安司屠杀”事件发生的主角李必,刺客鱼肠还有大反派龙波这三个角色,电视剧改编塑造得几乎快要崩掉了。
原著对于长安百姓的生活细节描写上,还有盛世大唐为何突然衰败的方面,显然是不如电视剧版像是徐宾造纸,靖安司安大人和媳妇儿,靖安吏官吏们的谈话,再到右相,郭力士和何监三位老狐狸,那样深入浅出政治博弈的展现的。
刺客信条的鱼肠角色立不住了
不过,电视剧将鱼肠的武功改得不如张小敬,这样不但降低这个厉害杀手的角色魅力,还导致了一个问题。角色塑造得前后有问题,迄今为止,鱼肠除了拿下个长安舆图,杀了一批不会武功的车夫,一批不会武功的景僧,其它一个人没有杀到。
鱼肠三番四次被张小敬给打败了,这强悍刺客的形象还怎么树立?
关键的问题还有,前面龙波和鱼肠讨论过多少次,龙波只要对他有用的人。鱼肠非常不服气,口口声声说自已是对龙波最有用的人。
结果呢?
鱼肠被张小敬给打败两次,除了拿到长安舆图,杀了一批不会武功的车夫和无辜的景僧,鱼肠在龙波那里信誓旦旦的有用,到底体现在哪里了?
鱼肠杀掉车夫时嚣张霸气的刺客形象,荡然无存。
电视剧这样一改,不但改得鱼肠几乎是个废物,刺客形象也树立不起来。
李必电视剧改编的形象观众难言喜欢
首先,在郭力士禁军明确提醒过鱼肠是很厉害杀手的情况下,虽然李必摒退左右是担心暴露何监,但李必还敢去解开鱼肠绳子审问,最终导致自已被鱼肠袭击掐脖子,显得非常愚蠢。
最终塑造得这个角色没有半点原著中的聪明机灵,运筹帷幄,只剩下隐忍和愚笨。加上易烊千玺有时演技不到位,在观众那里自然显得不讨喜。
大反派龙波立意的快要轰然崩塌
原著里萧规由战后老兵变成了企图毁灭帝国的大反派,主要原因是战后安置的不妥当。萧规卸甲归田过后,回到家乡非但没有好好过日子,相反被当地官员恶霸欺凌,导致家破人亡,最终逃亡了西域,最后才有了这个惊世毁灭大唐的计划。
萧规给自已组织取的名字:蚍蜉!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电视剧里的龙波前面塑造确实如此,比如和鱼肠的几次谈话,都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只救对自已有用的人。原著里龙波袭击靖安司,是因为靖安司掌握大量情报,还有重要作用而不得不打掉它,最后挟持李必是因为最后花萼相辉楼有关键地方需要李必。
电视剧版《长安十二时辰》第21集到23集,龙波则是不听何孚的话袭击右相(龙波本来也没打算袭击右相),但原著必须打掉靖安司的设计。
伯光甚至想过,看到鱼肠被张小敬俘虏,猜想龙波因为了解张小敬,电视剧又安排鱼肠被张小敬打败过。龙波让鱼肠去景寺,故意设计鱼肠被俘,然后里应外合屠戮掉了靖安司(如果右相不撤,守卫更多最佳)。
现在电视剧给改得鱼肠真的被俘虏,龙波脑袋一热为了救自已女人杀进了靖安司,毫不留情屠杀靖安司归来的官员,也是因为鱼肠受了委屈。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优点是美剧模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电视剧里这种情节有着不少,22集里郭利士和右相林九郎的政治博弈,很大程度根本不输欧美神剧《权力的游戏》类似的情节,但这种情节,偏偏只有中国语境下的中国人,才能拍得出来。
美剧模式外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这是《长安十时辰》最大的优点了。
其它很多国产剧的问题是什么,比如隔壁刚刚开播的某部仙侠剧,还有大量标志什么宫廷权谋的古装偶像剧。管设定是什么朝堂天下,仙界宇宙,百姓众生,背景和世界观再大,其实演来演去,只是男女主角几个人相爱相杀,很是无聊。
《长安十二时辰》前16集避免掉了这个问题,但是龙波和鱼肠这样的改编,真的又重新改回古装偶像剧的套路去了。
明明感觉主角不是故意的,但他们的死主角就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如崔器战死看上去确实十分壮烈,但是细细一想,怎么感觉有点煽情过渡,甚至隐隐觉得崔器死得不太值得。
更多关于《长安十二时辰》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