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历史上有哪些人,做过的事在今天看来,十分的奇葩?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24831766995009800/

2个回答

德川纲吉,江户幕府第五代将军,历史上最奇葩的动物保护者。

(德川纲吉)

德川纲吉属于“性情中人”,做事从不考虑后果。1683年的时候,他5岁的宝贝儿子病死了。按说在那个时代吧,治不好的病太多了,也不算什么太意外的事情。

但是,德川纲吉受不了,想儿子啊,就天天念叨着人生无常、命运难琢磨……于是,他开始潜心于佛法。当然,那时候日本人普遍信佛,也没啥。一个和尚就被请了过来,给德川纲吉祈福,顺便祈祷能再生一个儿子。

但是,这个名叫隆光的和尚不按套路出牌,他告诉德川纲吉:你没儿子,是因为上辈子杀生太多,现在最好是禁止天下人杀生。当然,因为您属狗,更应该对狗好一点。

这是什么奇怪逻辑?自己不杀生就算了,还让天下人都跟着这么办?这不是神经病嘛……结果,德川纲吉还真这么干了。

刚开始,他宣布猫啊狗啊,可以在自己的专用御道上行走,不准阻拦……其实这还好。


但是,慢慢的就变样了。

德川纲吉接着宣布,所有的家畜家禽就算是生病了,也不能舍弃,主人必须为它们“养老送终”才行——不让舍弃,杀了吃肯定也不行了。

然后,他又不允许买卖鱼、鸟、家禽,也不让养——为啥呢?因为害怕刁民们偷偷养家禽,半夜偷偷摸摸吃了。干脆,不准养,全部放生。

对了,关于狗。德川纲吉更是非常重视。谁要是不小心踢了狗一脚,那就要吃官司;走路上看到一条流浪狗饿了,就要把自己食物拿出来给它吃;狗在大街上行走,人和车都要适当回避;看见狗打架了,要赶紧劝架以免其中一只受伤;如果哪只狗被发现受伤,周围的人都要负责医疗救治;街上商店的食物,狗可以随便去吃……反正,老百姓见了狗必须躲得远远的,不然一不小心就会倒大霉。

这还不算,法令很快扩展到一切动物,甚至包括苍蝇、蚊子、蛇等等。家里有苍蝇不准拍死,看蚊子正在叮自己也不能赶走,渔民猎人干脆全失业了……这就是著名的“生类怜悯令”,动物都高高在上,老百姓走路都害怕踩死蚂蚁。


慢慢的,日本的社会经济迅速凋敝。

这也很正常,因为这个生类怜悯令,很多人都被迫失业,穷人也越来越多。人们都不敢养狗了,害怕一不小心就得罪了狗主子。于是,街上的流浪狗越来越多……

1695年,德川纲吉决定由政府收养这些流浪狗,于是建立了大型的收容场,集中照顾喂养。流浪狗太多了,而且伙食标准非常好。德川纲吉要求:每条狗每天白米3合(约1.08斤)、味增约40克,还有3两多的沙丁鱼干。

为了让狗活得好,还专门配置了很多人员,又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就这么,每年都要有大笔的钱花在狗身上,钱不够了,就强迫各地的大名掏钱,搞得各地怨声载道。

于是,老百姓愤怒了,很多人开始迁怒于狗,偷偷的虐狗、杀狗、吃狗,成为了一种潮流——不过最终,动物爱好者德川纲吉也没再生一个儿子。

德川纲吉一死,生类怜悯令立刻就被废除了。

为了自己想要儿子的愿望,就这么折磨老百姓,整出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恶政”,也算是奇葩至极了。

战国《吕氏春秋》记载一个故事,齐国有两个狂妄的人,一天两人赶巧碰到了,相约到小酒馆坐坐,酒过三巡后,桌上下酒菜快吃完了,一人说我出去买点肉来下酒吧,另一人不屑的说,你身上长这么多肉,为什么还要花钱买,直接割点下来吃不就行了么,另一人直言有道理,于是两人找店家弄了点佐料,掏出小刀,喝一杯酒,从自己身上割下一片肉,没一会两人因流血过多挂了,这也是典故割肉自啖的来源。

南北朝《百喻经》讲这样一个人,饿了,上街买饼子吃,先买了一个吃了,不行还饿,又买一个,还是饿,再买一个,就是不饱,于是连着吃了6个,还不大饱,在买了第7个饼子吃到一半时,哎,饱了,可这人马上垂头丧气,一边打着自己耳光一边自然自语,早知道吃半个饼子能饱,我就应该只吃半个就行了,前面那些饼子也糟蹋了,钱也花了,自己怎么这么傻啊。

唐朝《柳河东集》记载,永州一群人去赶集,到了河边发现近日下雨,河水大涨,水势较急,几人都会游泳,所以不怕,弄条小破船要过河,刚到河中央一个大浪打来,船翻了,众人也不惊慌,朝着岸边游去,但有个人游的很慢,渐渐掉队了,同伙关切问,你平时都游的很好,今天怎么游这么慢,那人说,自己腰上还绑着一千大钱呢,是上街用的,众人说,赶紧解下扔了吧,那人舍不得,过了一会众人都上岸了,这人还在水里奋力游着,众人急呼,快把钱扔了,不然命都没了,此人还是摇头,这时一个大浪打过来,人没影儿了。

明朝《雪涛小说》记载一个段子,一个将军打仗中了一箭,箭头已深深刺入身体里,手下赶忙抬着去找外科大夫,这个大夫医术高明,只要是外科病,都能药到病除,将军抬上病床,大夫看了看,直接拿把剪刀咔嚓把露在外面的箭剪去,然后说,治好了,将军愕然,我的箭头还在里面呢,怎么就治好了呢,大夫不以为然的说,我是外科大夫,只治身体外面的,身体里面的,不归我管,建议你找内科大夫吧。

明朝《应谐录》记载一个故事,一个吝啬的财主不识字,他不想儿子跟他一样文盲,于是找来教书先生来教,老先生提笔写一划,这是一,写二划,这是二,又写三划,这是三,财主儿子也提笔依葫芦画瓢,很快把这三个字写完了,然后告诉财主父亲,自己学会了,愿来认字这么简单,财主看儿子会了,很高兴,这么简单就是读书人了,赶忙把老先生辞退了。一天,财主要请一个姓万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叫来儿子给万先生写一份请帖,可是天都快黑了儿子还没写出来,财主去到儿子房间探个究竟,打开房门惊呆了,满屋子都是纸片,上面画满了道道,儿子在一旁挥汗如雨,牢骚道,你这个朋友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万,写了一天还没写完。

分享
收藏
写回答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分享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