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看起来很傻,最后却被证实是聪明的事情?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63532095189942536/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
俗话说“大道至简”,人世间凝聚最高智慧的大道理往往都是非常简单的,甚至有时候让人觉得有些冒傻气。
就好比人们常常说的“吃亏是福”,表面上看是胆小懦弱,实则是宽厚大度。
当年郑板桥的弟弟因修葺租屋为一墙之纷争与邻居闹上公堂,郑板桥听闻逐写下“吃亏是福”四个字回给弟弟,并赋诗一首:“千里告状只为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弟弟听了郑板桥的劝告,最终与邻居言归于好。
现如今为了争一棵树苗、夺半个车位大打出手、惹上官非、甚至闹出人命的大有人在,和这些人相比,“吃亏是福”才是人生之大智慧。
再比如在历史上被定格了1000多年的“阿斗”刘婵,大家都以为他是昏庸无能的一代君王,实则他很可能是一个大智若愚的聪明人。如果他真如史书中记载的那样昏庸愚蠢,有怎会在接手了四面楚歌的蜀国之后还能执掌那么多年呢?
如《出师表》中所说“益州疲弊”,说明刘婵接手蜀国之时,状况已经不容乐观了。最终蜀国的覆灭绝非仅仅是因为刘婵的无能所致。相反,在局势那么不乐观的情况下,他还能坚守那么长时间,令蜀国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已经实属不易了。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刘婵并非昏庸之辈,那为什么正史会这么记载他呢?
实则人们对刘婵这个人产生这样的印象,皆因“乐不思蜀”这件事而起。
当时魏国日益强大,蜀国与吴国的关系也日渐紧张,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对于蜀国来说一旦开战不仅是自取灭亡,而且还会让蜀国的人民遭受兵荒马乱之苦。
当年魏国派来司马昭就是为了探刘婵的虚实,为了保住蜀国,想必刘婵是故意装得昏庸蠢笨,让司马昭真的以为自己已经“乐不思蜀”了,这样才能让敌人放松警惕。
刘婵心理应该很清楚,以蜀国当时的处境,逞匹夫之勇是最得不偿失的,反而放下个人荣辱才能暂时保住蜀国和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
历朝历代皇帝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能为了大局放下个人荣辱对于至高无上的皇帝来说绝非易事,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刘婵也算得上是一个大智若愚的有道之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