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都用了哪些刑罚手段?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64999574172991752/
朱元璋因为自身的特殊经历,对于贪官污吏有一种天然的憎恨。所以朱元璋坐定天下后,对贪官污吏的用法之严酷,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比如挑筋、剁指、刖足、断手、膑刑、钩肠、去势(变身宦官)等,其中尤以剥皮充草最为有名。
朱元璋为什么如此憎恨贪官污吏
朱元璋出身微寒,深受元末吏治废弛、豪强和贪官的剥削之苦。在他父母、兄弟都去世之后,衣食无着的朱元璋只好去当和尚、去乞讨。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备尝艰辛。
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伴。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入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朱元璋没让文臣给自己修饰润色,而是自己亲手写的皇陵碑。翻译过来的大体意思就是:父母死后,一家人为了活命各奔东西。没有什么特长的朱元璋无亲可投,只有自己孤单一个人行走在路上。早上冒着炊烟赶路,晚上投身在凄凉的古寺栖身。远处的山崖在夜晚显得恐怖,猿啼的声音是那么悲伤。想念自己的父母,他们却早已死去,自己闷闷不乐没有精神。如此一年又一年,好像那被风吹起来的野草一样无依靠,内心像热水一样煎熬。
在三年的流浪过程中,既锻炼了朱元璋的能力,也让他看到了更多的贪官污吏的恶行,增加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所以在朱元璋登基后,他要严惩墨吏、澄清吏治,“令守畏法,洁己爱民”,要让“民人安乐”。再者,朱元璋生性猜忌、残忍,为了维护朱明王朝的稳定性,也有严惩贪官污吏的需求。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刑罚手段
为了震慑贪官污吏,原本许多废除的肉刑也被朱元璋启用。他诏令天下百姓,可以入京控告贪官,“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令剥皮充草”。朱元璋在府、县等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中,作为剥皮的场所,称之为“皮场庙”。在地方官吏的公座两旁,各悬挂一个充满草的人皮袋,以此来警示为官者。朱元璋曾尽逮天下贪官污吏去京师筑城,有一次贬到凤阳的贪官污吏达到了万余人。
但对于那些廉洁的官吏,朱元璋也常常赏赐银、酒,或者提拔他们到更高的工作岗位。“以示劝勉,不转任法也”。朱元璋还曾召集天下府、州、县官入朝,告诫他们,战乱后的百姓已经“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朱元璋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元末官场贪污成风的风气,涌现了一批廉吏,加快了社会生产的恢复。
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的效果
虽然朱元璋的严刑峻法,极大地震慑了贪官污吏,使得吏治得到一定程度的澄清,但却没有根治贪官污吏的产生。因为朱元璋生性猜忌,对于官吏是否贪污,往往凭借个人意志判断。后来甚至蔓延到渎职、进谏上,“诸司敢不急公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有人进谏触犯了朱元璋的威严,被下狱治死。有官员因为疾病请求致仕,被脸上刺字,发配远方,遇赦方还。
所以朱元璋这种行为,和他惩治贪官污吏的初衷背道而驰。使得最后“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掌钱谷者盗钱谷,掌刑名者出入刑名”,“诸郡官吏,不畏法律之严,奸弊迭兴”。洪武十八年,明朝政府考核全国来觐见的官员4117人,其中称职的只有435人,不称职以及贪污的有785人(实际可能更多)。即使有严刑峻法的震慑,依旧没能很好地解决贪官污吏的问题。
但朱元璋好用严刑峻法,严格约束勋亲官吏,并未滥及百姓。对于扭转元末贪腐的官场风气,澄清明代百年吏治,使得后世“内外多故,而民心无土崩瓦解之虞者,亦由吏鲜贪废,故祸乱易弭也”。乱世用重典,朱元璋也深得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