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为何古代王朝大都将农业定为立国之本?又是采取何种措施来保障和促进农业发展的?


1个回答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以食为天”,这些话语都无疑深刻地揭露出历代王朝对农业的重视。为什么这么多王朝,都很难逃过三百年而国灭这个魔咒?其背后最终的原因,就是和土地的流转、兼并密切相关。农业事关封建政权的存续,自然被列为立国之本。

封建王朝为何将农业定为立国之本

在封建王朝,农民的地位是远远高于商人的,“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序也说明了问题。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封建王朝之所以把农业立为国本,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和促进农业发展,其根本目的是,用国家政策来保护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这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国家的税收和士兵的来源,都深度依赖于农业。只有农业搞好了,封建政权才能稳固。所以,历来王朝往往采取重农抑商的措施。

封建王朝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农业发展

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

所以在很早之前,封建统治者就认识到,农业生产是个很辛苦的事情。最辛苦而又赢利最少,因此需要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如此才能维护自己的税收和士兵来源,进而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因此,封建统治者设计了许多有利于农业的制度保障。

政治地位。在古代,对于商人做出了许多限制。从穿着到仕途的方方面面,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要波及到他们的子孙。商人的户籍也往往和普通农民不同,称之为“市籍”,朝廷往往采取措施打击这些人,从而造成重农业而轻商人的共识。

官吏考核。古代考察官吏的政绩,最直接的就是每年辖境之内增加了多少人,开垦了多少荒田,多打了多少粮食。因为只有开垦的土地越多,生产的粮食越多,才能养得起更多的人,赋税和兵源才能源源不断。如此循环下去,封建政权自然可以达到所谓的盛世。

经济制度。汉初采取轻徭薄赋,十五税一甚至三十税一,无疑减轻了农民负担,也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隋唐时期,计口授田,实行租庸调制,赋税根据土地、人口多寡承担,无疑是合理的。到了清代,“摊丁入亩”、规定火耗等等措施,其出发点亦是减轻农民负担。

在宋朝的时候,实行的青苗法,就是在农民遇到生产困难的时候,以极低的利息借钱给农民,使得田地在生产季节不荒芜。等到有了收成,再归还官府欠款。有时官府还配以耕牛、种子,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

赈灾制度。在古时候,生产力比较低下。一般生产三年,能有一年的节余(三年能生产四年吃的粮食)。但是遇到灾荒年月,朝廷也往往给予免除田赋,甚至派人前去赈灾。这样固然有邀取人心之意,避免流民造反,但亦是对农民、农业的一种保护。

其他具体措施。比如改进农业生产工具,耕地用的犁和浇水用的水车,在历史上就得到多次改进。从其他地方引进优良种子,比如土豆、地瓜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宋朝时优良稻种“占城稻”的普及,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

此外,农业种植需要精密的历法,各朝各代对于历法也往往推陈出新,更加精密。兴修水利、大兴屯田更是几乎能见诸于历朝历代。为了把农民严格限制在土地上,官府还编订乡里制度,加强了对农民监管的同时,亦促进了农业的生产。

这些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固然使我们的古代农业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但也阻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越来越严重,封建政权无力阻止,到最后只能推倒重建,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这也是许多封建王朝,无法逃离只有三百年寿命的魔咒。

尤其是在近代,这种惯性使得我们忽视了海权而重陆权,资本主义的萌发也遭到打压,闭关锁国的政策得以长期实行,带给我们惨痛的教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明朝及以前,历代封建王朝对于农业所做出的种种努力,给了劳动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这份大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分享
收藏
写回答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分享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