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鲁迅对待原配朱安的方式?
“悲剧”永远不是某一两个人造成的,现代很多人无法理解鲁迅那个时代的境况。
(朱安和鲁迅)
清末民初,民间很少认为婚姻和爱情,能有什么直接关系。鲁迅的家人、朱安的家人,包括朱安本人在内,都不觉得“包办婚姻”有什么问题。不就是夫妻俩没见过面嘛,结婚以后慢慢培养感情呗,有了孩子一切都好了。
大家都这么想,除了鲁迅。当时的鲁迅也是非常矛盾的,毕竟他接触的是新式教育,新思想。结婚这种事情,当然希望能自己做主。但是传统这种东西,你是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反抗的。
鲁迅18岁那年,朱安21岁。虽然鲁迅还在南京上学,但是老家已经开始张罗结婚的事情了。我们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朱安接受的家庭教育中,是不包括“反抗”的。如果按照现代人的观点,她太胆小懦弱了——但是那个时代,大家都是这样,不能怪朱安。
鲁迅不出所料的有些抗拒,他在日本的时候,写信回家要求悔婚,但是老太太不同意。违抗父母之命就是不孝,鲁迅背不起这么大的罪过。
鲁迅又写信,希望朱安不再裹脚,然后念些书,朱安的家人自然无法理解,很抗拒。我们现在来分析的话,有可能是鲁迅心怀希望,看能不能把朱安变成接受新思想的女性,两人也许婚后还能“培养感情”。另一种可能性,鲁迅知道朱安家不会理解自己的要求,说不定拖一拖这门婚事就黄了。
但是一直拖到鲁迅25岁,事情还是没有转机。
(鲁迅母亲与朱安)
老太太假装生病,把鲁迅骗了回来,让他赶紧和朱安成婚。婚礼完全是旧式的,鲁迅还专门装了一条假辫子。亲戚们都知道鲁迅不愿意,所以做好了“出意外”的准备。结果,朱安果然不是鲁迅喜欢的类型——有些人觉得,你要是不想结婚,就不要参加婚礼,坚持到底!
所以说很多人不了解当时的境况,现在都是自由恋爱、自由结婚,家长很少会干涉。但是在那个时代,结婚都是父母安排的。
如果鲁迅坚决不同意,甚至大闹一场,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自己老太太气病了,鲁迅成了不孝之子;朱家等了这么多年,就是这个结局,丢尽了面子;朱安已经28岁了,又被退婚,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没有爱情的婚姻能不能接受?当然可以,至少对于鲁迅那个时代而言,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更何况,朱安愿意嫁给这个不认识的新思想青年,她甚至为了讨鲁迅开心,婚礼上专门穿上塞了棉花的大鞋。
你若是鲁迅,在那个年代,该如何选择?
婚后的鲁迅和朱安,是冷淡而互相尊重的。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中,鲁迅评价自己的婚姻为:“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的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鲁老太太看着儿子儿媳这样,也觉得奇怪,“他们既不吵嘴,也不打架,平时不多说话,但没有感情,两人各归各,不像夫妻。”
鲁迅和朱安的选择,就是尽可能平平淡淡的过日子。大家要注意,这是两人共同的选择。
(鲁迅与许广平)
“兄弟失和”事件之后,鲁迅准备搬家,曾经询问过朱安的想法,看她愿不愿意回绍兴老家生活,朱安选择了继续留在鲁迅身边;当许广平慢慢进入他们的生活之后,鲁迅没有考虑和朱安离婚,朱安也没有考虑离开这个家,两人依然选择在一起生活。
如果朱安和鲁迅离婚了,她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没有爱情的婚姻,鲁迅和朱安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朱安是顺从,平淡的生活;鲁迅是保持对朱安的尊重,平淡的生活。
如果你认定这是一出悲剧,那鲁迅和朱安都有错,那个时代更有错。但是,尽量不要把现代人的观念强加给鲁迅或者朱安——你习惯的生活环境,并不是每个时代的人都可以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