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强制分类怎么回事 北京垃圾强制分类以后怎么分类
今后,学校、医院、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将实行垃圾强制分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将纳入法规修订;而餐厨垃圾则将试点全量收费。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副市长张家明就关于“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议案办理情况作报告。
北京垃圾强制分类
5月29日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副市长张家明作了关于“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议案办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到本市下一步将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垃圾强制分类逐步全覆盖,对小区垃圾桶、转运车辆加装身份识别和称重计量设备,对各类垃圾全流程实时监管,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积分管理制度、居民垃圾分类的信用账户等方式鼓励垃圾分类,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对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单位且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移交执法部门处罚。
北京垃圾怎么分类
2019年,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由128人次代表联名提出,涉及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的议案共计7件,经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大会主席团决定,将7件合并为“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件议案交市政府办理。张家明介绍,针对议案反映问题,本市在垃圾分类制度建设和社会共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积极探索源头垃圾分类方面,本市通过在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朝阳区劲松街道等示范片区的创建,探索形成了四种垃圾分类投放模式。一是建立有人值守的垃圾分类驿站,居民分类投放正确率高,兼具垃圾称重计量和积分奖励功能,方便有意愿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从而形成了稳定的垃圾分类基础参与人群。二是采用撤桶撤站方式,实行定时定点流动收集,最大程度实现垃圾回收不落地。三是采用上门或定点回收再生资源、厨余垃圾等方式,最大限度的方便群众分类、提高回收量。四是在部分有条件的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减少人工成本,扩展垃圾分类服务范围。
垃圾强制分类方面,本市推进118家市级和1660家区级党政机关开展强制分类,制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垃圾分类方案并组织实施。推动社会单位,包括1064个学校和271个医院实施垃圾强制分类。推动商业旅游人员密集场所,包括528个商超和446个旅游景点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在使馆区和外交公寓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外交官和家属积极响应和参与。本市集中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划已经完成选址。报告提到,垃圾分类目前存在对居民个人参与垃圾分类只有鼓励和倡导,缺乏约束和强制,导致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增长缓慢等问题。
北京垃圾强制分类
针对这些问题,张家明在报告中提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具体措施。一是继续深化党政机关强制分类。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逐步实现全覆盖。二是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提速提质对标出效果。今年内在总计224个街道(乡、镇)开展示范片区创建工作,覆盖率达到60%。在全市500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三是加快构建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能力。本市今年将加快阿苏卫、密云、顺义二期等垃圾焚烧厂调试,尽早实现满负荷运行,新增焚烧处理能力4300吨/日。同步推进房山综合处理厂、海淀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设,力争年底主体完工。
四是坚定推进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对小区垃圾桶、垃圾楼、转运车辆加装身份识别和称重计量设备,对责任主体产生的各类垃圾进行全流程实时监管。五是健全垃圾分类的市场运行机制。欢迎社会专业垃圾收购等力量加入到垃圾分类当中来。六是完善全民参与的共治机制。将垃圾分类知识和要求纳入学前及义务教育课程体系,把学生和家庭成员垃圾分类情况向学校和社区双反馈。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比如建立全市统一的积分管理制度,建立居民垃圾分类的信用账户,通过建立投放垃圾的行为约束机制,逐步改变居民随意投放垃圾的习惯。
七是加强垃圾分类的法治建设,加大垃圾分类强制力度。严格查处收运企业“混装混运”行为,对情节严重的要逐出市场。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对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单位,管理部门要提出整改意见,对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拒绝收运并移交执法部门处罚。借鉴上海等城市立法思路,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快递企业使用电子运单和可循环使用的环保包装,商品零售场所严格执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创造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