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什么不为人知但却真实的事情?
9名法国士兵,防守超过5000名意大利人的进攻,坚持了一周时间,结局也是让人意想不到。
(大桥地势确实很险峻)
1940年,圣路易斯大桥保卫战。
话说,法国一直都在防备着意大利,所以修马奇诺防线的同时,也修筑了一条“阿尔卑斯山防线”。当意大利人趁火打劫对英法宣战之后,这条防线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宣战之后,隶属意大利西方集团军的第5“科塞里亚”步兵师和第37“摩德纳”步兵师担任主攻,试图通过法意边境,占领尼斯。
在阿尔卑斯山防线上,有一座圣路易斯大桥,大桥的一边是意大利,另一边就是法国领土。在这个地势险峻的战略要地,法国人直接依山而建了一座小型碉堡,直接面对大桥。
而这个小碉堡西边5公里的地方,才是主要防御阵地——这里只能算是前沿哨所,里面只有1名军官和8名士兵,他们隶属于第58阿尔卑斯山守备旅第96守备营。要说这座小碉堡,也确实修的不错,除了正面一小部分暴露在外面,大部分都隐藏在山体之中。碉堡正面的3个射击孔视野开阔——机枪射击孔、复合射击孔、榴弹射击孔,可以有效的打击对面的敌人。
当然,在桥面上法国人还设置了路障以及反坦克雷场,准备非常充分。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对法国宣战之后,这里就成了前沿阵地。
(碉堡的正面)
不过,意大利并没有第一时间进攻这里,这也让碉堡里的守军有所懈怠。最初的指挥官甚至认为不会打起来,还邀请意大利军官过桥来聊聊天……
法军第15军军长阿尔弗雷德·蒙塔尼将军听说之后,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第一时间进行了人员调整,碉堡指挥官换成了很有战斗意志的葛罗少尉。
终于,6月20日,意大利开始了进攻,200多名意大利第5步兵师的士兵,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试图通过大桥。碉堡里的守军立刻进行反击,并且呼叫马丁角大型工事群的炮兵进行支援——法军75mm火炮怒吼着将炮弹砸向大桥,碉堡内的9名守军用机枪不断扫射,成功阻止了意大利这一天的进攻。
6月21日,意大利人一大早就开始了进攻。碉堡里的士兵在组织反击的同时,发现一部分意大利人正在爬山,试图翻过圣路易斯大桥上方高高的山头。于是,他们立刻呼叫炮兵,来了几轮齐射……
6月22日,进攻继续。意大利军甚至出动了一队坦克和装甲车,试图掩护步兵强行冲过去。结果,大型工事群的炮兵毫不吝啬的倾泻着炮弹,把多辆坦克炸成了零件。
6月23日,随着战斗的进行,碉堡内的电话和无线电都无法工作,他们很难再得到炮兵的支援了。而与此同时,意大利人已经突破了边境地区,从法国境内围了上来,这个小碉堡被孤立了。不过,守军们依然在奋勇战斗,他们用机枪和榴弹发射器,不断的打击意大利人的进攻。
6月24日,意大利军调来了220mm臼炮轰炸碉堡——不过依山而建的碉堡相当坚固,抗住了对方的猛烈炮击。
(撤退时合影留念,照片上只有8人)
6月25日,意大利人在一轮小规模的进攻后,挥舞着白旗来到大桥上,告诉碉堡里的守军:法国政府在昨天已经投降了,停战协议签署了,他们可以出来了。
听到消息的守军并不相信,不过随之而来的两名法国联络官,确实让他们大惑不解,难道真的投降了?不打了?
经过长时间的交涉,碉堡里的指挥官葛罗少尉终于同意,遵循停火协定,不过撤离时要保留自己的武器。
又坚持了两天时间,6月27日,碉堡里的9名法国士兵终于走了出来,多日的战斗让他们疲惫不堪,不过他们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没有放任何一个意大利人跨过大桥。
在这期间,意大利阵亡了约200人,受伤600多人……
这几位士兵在撤退前,还在碉堡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