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特区,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深圳,而“深圳速度”大家也有目共睹,但是其实这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特区,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特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特区是在清朝末年,他位于珠海市,当时特区的名字叫香洲商埠。 香洲商埠的建立期间,也是在清末的改革开放期间,直接原因就是对抗葡萄牙对澳门的掠夺,澳门被葡萄牙攫取后,澳门与内地的边界一直没有确定,中葡双方进行了多次协商,但是葡萄牙的胃口实在太大,双方一直没谈拢,为了能够在商业上反制葡萄牙,清政府决定建设香洲,以分澳门之利。 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人俊对此积极支持,广东华侨伍于政、秀才王诜等人积极筹建“特区”,最终选定了香山与九州之间的这块冲积滩地,官方定名为“香洲商埠”。 这是一场明刀明枪的商战,毫不掩饰,建立香洲商埠就是为了对抗葡萄牙,《广东香洲商埠挂号收条》上标明:此收条乃系华人所用,如有外国人拾得及将词条转卖给外国人者,本埠一概作为废纸,特此声明。 伍于政、王诜等人共筹集58万元作为开发商埠的基金。一切准备就绪后,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破土动工,举行盛大典礼。搭建一座可容纳2000多人的大礼棚,棚内悬挂“强国之基”、“利国利民”的大横幅。两广总督张人骏、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广东劝业道陈望曾等官员参加了开业典礼。张人骏还亲笔题字“广东省香洲商埠”,并落款。 香洲商埠的建设照搬西方的城市规划,道路四通八达,电车道、马车道、人行道竟然有序,还详细规划了教堂、警察局、邮政局等,为了吸纳劳动力,还专门建造了可供两户人家居住的小茅屋“廉租房”,月租仅1元,非常受广大劳动力的欢迎。
香洲一片繁荣的景象,迅速成为清朝经济两点,在它的有力竞争下,澳门的经济萎缩,地价剧烈下跌,葡萄牙不得不在谈判中让步。 到了清宣统二年(1910年),香洲商埠共建有商铺1600余间,修筑20多米宽的马路一条及码头两座,开辟穗港澳航线。到宣统三年(1911年),扩建米铺、油粮、杂货、当铺等近200间。清政府宣布香洲为自由港,开放香洲为无税区。 这一切看起来非常顺利,但实际上只是一个泡沫,没有强有力的规范和特区政府管理,商埠内部很快沦落成了黄赌毒的天堂,1911年底,因一场持续6个多小时的大火,上千间商铺化为灰烬,加之清廷内部对香洲建无税商埠意见不一,拱北关洋人税务司亦出来干涉,投资者纷纷转移资金。香洲商埠迅速衰落。快的如同它的崛起。 事实证明,在落后没有主权和军权的情况下办特区,虽然会有短暂的成功,但依然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