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探访厦门首个自闭症班 “星星的孩子”原来是这样学习的

老师通过肢体接触,鼓励自闭症孩子。

一对一教学,让孩子对书本产生兴趣。

老师陪伴孩子开展晨间活动。

老师轻柔孩子的小手,每名自闭症孩子的安抚方式都不一样。

上课时,自闭症孩子容易进入自己的世界。

厦门日报讯 (本组文/记者 林路然 本组图/记者 张奇辉)厦门市首个公办自闭症班——“星星学园”于2014年10月在特教学校开班。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群“星星的孩子”过得怎么样?

明天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记者近日走进“星星学园”,探访这些自闭症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改变。

课程咋设置?

量身定做“工作卡” 开发孩子的潜能

早上8点半,记者来到“星星学园”,目前这里有两个自闭症班——一年级晨曦班和二年级朝露班,每班各有8名孩子,一年级为6到8岁,二年级为7到9岁。和普通的学校教室不同,两个教室门口各有一张程序表,上面贴着孩子的照片和任务图片。美美的照片旁是畚斗和扫把,这意味着今天她要负责完成扫地。

班级:老师和孩子“一对一”

记者走进教室,孩子们正在上晨会课。

在晨曦班里,孩子们并排坐在贴着照片的专属椅子上,几乎每人身旁都有一位生活老师。任课老师坐在孩子们的面前,请他们互相打招呼。7岁的茜茜是班级里唯一的女生,她慢慢走到每名同学身边说“你好”。有时候,她会忘记同学的名字,有些不知所措,任课老师轻声地提醒她;有时候,她会莫名地走向别处,生活老师会把她带回。当她向最后一名同学问完好后,大家一起鼓掌向她表示祝贺。

晨会课后是晨间活动,孩子们跑到户外,有的骑自行车,有的玩跷跷板。辅助老师始终形影不离,和他们一起玩耍,保护着他们。据介绍,“星星学园”有8位任课老师和7位生活老师,孩子与老师都是“一对一”。

课程:打开盒子“做任务”

和其他学校不同的是,“星星学园”下午才会有实用语文、生活技能、实用数学、美术手工和音乐律动的课程,上午主要是个训和个人工作。在个训室里,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小源一对一跟着老师在纸伞上画花纹、涂颜料。任课老师蔡静雯说,小源有视觉优势,擅长选择颜色,因此个训时进行美术培养,这也是个训的目的之一——开发潜能,还有的个训能补偿缺陷。

同时,做个人工作的孩子齐聚在楼上的大教室里,每人有一张量身定做的工作卡。工作前,他们会先查看自己柜子上的工作卡,再取出对应的盒子开始任务。工作中,有的搭积木,有的穿珠子,忙得不亦乐乎,老师在一旁“打下手”。

“之所以用卡片教学,是因为自闭症孩子对视觉提示的认知度比较高。”蔡静雯介绍,低年级的工作比较有趣,随着工作完成度的提高,老师会加入系鞋带、握笔书写等项目,高年级的工作内容还将与就业培训相结合。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