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明帝国的280万大军都去哪了?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称帝,公开与大明王朝分庭抗礼。完成了登基大典之后的李自成率领20多万农民军,开始向北京进发。在两个月的行军中,李自成仅仅在紫荆关遭到了激烈的抵抗。至于明帝国的首都北京,农民军根本没有费多少工夫。当时北京城的正规军加上东厂、锦衣卫等武装,一共只有3万人。在这里不禁要问,明帝国的280万大军都去哪了?

1644年,北京城破时,明帝国的280万大军都去哪了?

一、账面上达到了顶峰,实际数字却一直再减少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在此之后,朱元璋挥师北伐,成功的驱逐了蒙元这个百年之患。但是明帝国并没有就此安宁下来,败退回草原的蒙古贵族们一直希望卷土从来。他们不断组织军队南下,虽然这些规模的军队不足以颠覆大明王朝,但却让明军头疼不已。为了抗击蒙古势力,朱元璋一再增加军队数量,在洪武末期,明军总数达到了190余万。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朱元璋设立了卫所军制度。平时耕种,战争时立刻上战场。朱元璋曾经得意洋洋的说:“朕养兵百万,不费民一丝一毫。”在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期,由于明军战斗力出现了下滑,朝廷不得不用增加军队数量的方式来保持稳定。永乐时期北征蒙古、南伐安南,到处都要用兵。此时的明军总数达到了240多万,这是明朝军队的最高峰。

1644年,北京城破时,明帝国的280万大军都去哪了?

洪武、永乐时期的明军基本上是实际数字,官员们不敢弄虚作假。但是随着明朝皇帝水平的下降,官员们也开始了喝兵血。在那家天下的时代,皇帝的个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王朝的发展。明仁宗、明宣宗时期,明朝的吏治开始腐败,各地将领开始私吞耕地,然后在租给那些地方豪强。不过在这一时期,明朝军队的数量还在增加,只可惜只是账面上的数字。正统皇帝朱祁镇率领50万明军进攻瓦剌,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明军的实际数量只有20余万,当时明朝军队的账面数字为280万,这是明军最多的时期。但这个数字水分很大,各地的卫所士兵已经开始逃亡,大量的空额出现。经过计算之后,现在的一些史学家认为,正统时期明军的实际总兵力只有150万左右。

1644年,北京城破时,明帝国的280万大军都去哪了?

二、嘉靖、万历两朝,明军开始全面腐败

时间经过了几十年,明朝的政治越来越糜烂。地方将领勾结士绅大户疯狂的压榨士兵和农民,大量的军队土地成为他们的私产。正是由于士兵们失去了土地,造成大量士兵不得不逃亡。在江南地区,明军的实际数字只有账面上的三成,有的地方甚至只有一成。在嘉靖皇帝在位的中后期,倭寇开始疯狂的袭扰东南沿海地区。当地的明军疲于应付,这些明军第一缺乏必要的训练,第二兵力上严重不足。几十人的倭寇小部队竟然抵达了明帝国的南都南京城下,从账面上看南京地区的守军达到了12万,但是实际上却只有7000多人。此时在中学教科书上也曾出现,不过只提了12万明军,却没有提明军的实际数字。当时明朝军队的总数甚至在100万以下,在北方抗击鞑靼、南方抗击倭寇的情况下,当然显得力不从心。

1644年,北京城破时,明帝国的280万大军都去哪了?

在万历皇帝在位的初期,内阁首辅张居正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一项就是整顿兵事,虽然明朝军队的数量增加不大,但战斗力确实有了一定的提升。这是后来明军能与14万日军在朝鲜血战的资本,也是明帝国的希望。只可惜张居正的改革治标不治本,张居正去世以后,明朝又回到了之前的那个德行。万历皇帝长期怠政,以至于整个明朝政治局面乌烟瘴气。明军战斗力又出现了下滑,由于将领对士兵们的盘剥,兵变的情况也开始出现。此时的明帝国已经是日落西山、风雨飘摇,年轻的崇祯皇帝继位时,他看到了是一个几乎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1644年,北京城破时,明帝国的280万大军都去哪了?

三、农民军和清军的双重打击

后金在东北地区崛起之后,明朝与这个政权发生了4次大规模的战役。但是很不幸,四次战役以明军的全败而结束。这几次大规模的战役下来,明军损失在40万以上,明朝已经无力主动进攻后金。此时明帝国的内部也不安宁,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率领的农民军正在攻城略地。在10多年的农民战争中,明朝的正规军被搞得支离破碎。1643年,孙传庭率领的明军主力在潼关全军覆没,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支机动作战力量。到了这个份上,正在能够打仗的明军已经所剩无几,唯一的指望就只有吴三桂的那3万关宁军。但由于明朝群臣不肯捐出一分一毫来调动部队,以至于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北京城的所有武装力量加在一起只有区区的3万人。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