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与新技术革命失之交臂的苏联,最终导致与美国20年的差距

上世纪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但是这次革命的高潮却在60、70年代。如果谁把握住了这个机会,皆可以迅速翻身。日本和德国作为二战的战败国,都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成为70年代的第二、第三经济强国。韩国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农业国,也把握住了这次机会,现在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苏联是仅次于美国的另一个超级大国,但是很不幸苏联并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以至于经济陷入了负增长的困境。

与新技术革命失之交臂的苏联,最终导致与美国20年的差距

一、苏联的科研以个人成就为目的,并不是为了刺激经济

1964年,一心要进行经济政治改革的赫鲁晓夫被苏联各派联合赶下台,作为政治妥协的产物,好大喜功的勃列日涅夫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是一位传统主义者,不希望苏联出现任何改革。1969年,他终止了柯西金领导的新经济体制改革。不过同时他也宣布将加速科学进步为完成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手段,但是苏联的传统体制不适合当时的情况。当时的企业全部为国营,企业的任务就是完成上级要求的生产指标。由于产品包销,所以企业最愿意生产那些技术十分稳定的老产品。如果企业自己进行科研,成功了没有任何奖励,一旦失败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所以很多企业即便是有这个心思,也不愿意轻易冒险。

与新技术革命失之交臂的苏联,最终导致与美国20年的差距

1968年,为了镇压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运动,苏联集结了50万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在布拉格事件之后,苏联最高层反对任何形式上的改革创新,他们一切的态度就是求稳。既然中央不愿意改革,那地方官员自然更不愿意去碰钉子。企业的处境则十分尴尬,他们明知有些产品已经过时,但是由于上级的要求不得不生产。如果自己擅自改进,就会增加生产的成本,而市场价格确实固定好了的。这个价格低一级的政府机关是无权利擅自更改的,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无作为。用日常生活中的电风扇做比较,苏联自己生产的电风扇像直升机一样,而从西德走私进来的电风扇十分精巧,而且噪音小。从这个细微的差别就可以看出苏联与西方生产设计上的差距。

与新技术革命失之交臂的苏联,最终导致与美国20年的差距

二、苏联75%的科技成果没有运用到经济发展中去

70年代初期,但从科技人才来说,苏联的科技人才并不少。占到了世界的23%,仅次于日本(这一点不得不服日本)。但是苏联的科技人才虽多,却面临着一些非常尴尬的问题。苏联的科研经费都由国家无偿下拨,几乎一半的经费都被浪费和贪污。最要命的是科研成果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而是属于国家。问题在于苏联官员们根本不了解市场,无法正确判断什么产品适合生产。苏联没有那种将产品快速投放市场,然后迅速收拢资金的计划。苏联科研的周期一般在10年以上,很多原本十分先进的项目,在十年之后已经明显落后于世界。与苏联相比,西方国家的科研项目的周期一般都在5年左右,这样长期一来,苏联的科技水平自然不如西方。

与新技术革命失之交臂的苏联,最终导致与美国20年的差距

还有一个问题很重要,那就是科研人员的归属问题。在苏联只有6%的科研人数在企业工作,他们人数太少无法带动科技的发展。而其余90%以上的科研人员全部都在科学院、大学以及各个机关,他们工作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升官和荣誉,至于刺激经济发展,这是次要原因。由于苏联所有的科研成果几乎全部属于国有,最终投入市场的成果只有总量的25%。而且由于官员们不了解市场,在这25%中还有一半属于错误投放的产品。相对于苏联,美国的科研成果投放率达到了85%。两个超级大国的经济差距就是这么一点点拉开的,截止80年代末期,在科学技术领域,苏联与美国的差距在15年以上。苏联的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51%,但是工业电脑数量却还不到美国的3%。在无形之中,苏联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与新技术革命失之交臂的苏联,最终导致与美国20年的差距

三、依靠石油支撑的经济无法长久发展

70年代正好是苏联与美国争霸的高峰期,苏联敢于和美国正面对抗不是没有道理的。苏联的底气在于自身的石油收入,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以后,为了抗议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沙特等石油国联合大幅度提高了石油价格。就在第二年,苏联的好运到了,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区发现了超级油田,这使苏联石油出口数量增长了13倍。在70年代,苏联真是底气十足,全力发展军工与美国对抗。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下降。而苏联的油田位于寒冷地区,开采难度大。出售石油的收入甚至低于开采投入的资金,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苏联自然不干。但是此时苏联庞大的军工系统导出都需要用钱,但是当时的苏联当真是没钱了。到了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开始出现负增长,苏联的政局也随之动荡。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