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到清朝光绪为止一共经历了一千多年,要是算上汉朝的察举制度,那得有上近两千年历史。这项考试活动不仅仅影响着古代,同样也影响着现代中国,甚至是东亚及部分其他亚洲地区。 考试意味着出路,多少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又有多少孩子在希望中绝望。可即便如此,当家长自称不给孩子压力的时候,几千年的影响早已根植在中国及受中国科举考试影响的人心中。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几乎每一个国家的人都把高考看得极其重要, 每年社会舆论的抨击声也会一浪浪地迭起,又一次次地淹没。 可就是残酷的考试制度,大英帝国还异常羡慕,甚至山寨了中国科举制度。 那么就让我们看翻翻他们是怎么山寨中国科举考试的? 公元1854年的英国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为《诺斯科特-屈威廉的报告》。在这份报告的两位作者,诺斯科特后来当了英国财政部长,另一位屈威廉则是财政部秘书。
(诺斯科特)
(屈威廉) 这部《报告》书里与今天所说的山寨事件有着紧密相连关系。因为,书里提出的文官选拔制度,与中国的科举制度如初一辙。在正式出版这书前,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儿,那就是东印度公司改革。 183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了《圣赫勒拿法案》,大家熟悉的麦考利作为董事会秘书,根据《法案》,彻底将英国东印度公司从贸易公司改成了一个行政机构,并对其中人员的任命将改为选拔制度。这个过程一共用了约二十年的功夫,但却成效不大。个中的缘由,大家或许也能猜到。贵族制,“亲友团”,“师生旅”,是大英帝国官场之道。用选拔制度,显然与老习惯不同。 这时候,屈威廉登场了,他曾经在东印度公司大学学习,长期服务于印度行政参事会,他非常崇拜麦考利,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比如娶了麦考利的妹妹)。因此,他与麦考利之间的关系异常的亲近。而另一个编书人诺斯科特因为和财政部领导(后任大法官)威廉·格莱斯顿,以及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教书的乔威特(这位乔威特也是麦考利的伙伴,一直在为如何让考试制度取代任命制度而努力)都是朋友,自然而然地就与屈威廉搭上了线。 两人窝在一起造就了多项报告,而这份报告中,所提到的文官选拔制度,也是首次完善而系统地阐述,用考试来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屈威廉,还将《报告》书中的观点引入内政部,外交部,殖民地部,爱尔兰部加以阐述,同时,还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选拔区分开了,更加细化了内容。 1852年就任的大法官格莱斯顿,也就是诺斯科特的朋友很是欣赏文官选拔制度,于是给印度行政参事会施压,要求进行完整的改革,并将该《报告》书交给了英国商务部。
他说:考核对外公务员招聘的方式非常值得考虑,如果体制设计合理,合格的招考官可以招聘到的话,会将是十分有益处的事儿。 在九个月的草稿修正之后,报告书总结了以下四点招录公务员的方针政策。 招录公务员应该开放考试,并成立“公务员委员会”。 公务员必须是国家性质,而不是某个部门性质。 招聘应该分等级进行,从日常的文职员,到提供政策意见的部长
根据功绩来提升,而非赞助,购买,服务年限。 然而,这本书的诞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些反对声中还包括了英女皇维多利亚。
尽管反对声多,格莱斯顿还是在1855年5月21日,通过枢密令迅速建立了“文官委员会”。文官委员会开始发放证书,不过,这些证书都没有按照格莱斯顿之前所鼎立支持的《报告》书中所表述的通过考试来招录发放,而是仍旧采用了“万恶”的推荐制度。 格莱斯顿当然不甘心,于是在1870年6月4日发了第二道枢密令,把除了内政与外交办公室的招录之外的权利都收归到了财政部,虽然委员会的招考要在财政部的监督下进行,但终究是跨了一大步,减少了不少任免令)。在这一次的枢密令中,可以看到文官公务员一律不得做事务类工作。 这种“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也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成文系统的公务员制度。 不过,大家细细再看下所有的内容,结合一下当时的时间。英国与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正是1840年,而这些提出《报告》书的人,也曾经或是与鸦片战争直接导火索东印度公司有着这样和那样的联系,不得不说,他们得到了大量一个东方国家的政体信息。对西方来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无疑是一个非常稳固的政治体制,因为君主制度延绵了几千年,而他们的体制却在不停地更迭。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选拔体制是基于大人口国的。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以及正在大规模对外扩张,经济又大幅度提升的时候,急需各种岗位去为国家“控制”,这个时候,他们很容易借鉴一个同时期大国的经验。 与此同时,国内保守党派托利党与自由党派辉格党斗争激烈,原本是托利党的格莱斯顿转投辉格党,辉格党大力抨击当时的政治弊端,利用新闻还曾宣传过中国的科举制度,可见格莱斯顿坚持的文官体制,实际也是为了反对世袭贵族与教会神权,增加自由党派势力。 总之,不管是政治需求山寨,还是其他缘由,英国的文官招录制度,的的确确是用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参照,之后,又从英国影响开来,到了世界各地。 虽然如今科举制度已废,但是公务员考试,高考仍旧在进行,在没有找到一条更为合理公平的路时,显然比世袭推荐要更为合理,至少,能够让普通人由上升的机会。 不过,至于整个国民文化知识素质提升,还是需要加强更多的教育投资,争取地区教育资源的公平化,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子在更公平的平台上进行合理的竞争。 喜欢逗比鱼的,记得订阅“逗比鱼的大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