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生活新闻网援引俄内阁消息称,俄罗斯与中国将于6月底签署共同研制宽体客机的协议,这是2014年普京访华时签署的合作项目的一部分。据俄贸易工业部消息,该项目将由俄联合飞机公司与中国商飞组成合资公司承担,将以俄伊尔-96为蓝本,预计于2025年交付运营。
如果此消息属实,那么这将是中国第一个参与研发的宽体客机项目。中国目前有ARJ-21“翔凤”支线客机和C919干线窄体客机两个民用客机型号处于研制阶段。不过ARJ-21项目历经风雨迟迟未能完成试飞进入市场,而C919去年原型机才刚刚推出,尚未首飞。中国的民用飞机目前前途还不甚清晰,甚至可以说前途未卜。
如果说第四代战斗机是航空工业尖端的话,那么民用客机则是航空工业成熟的象征,两者都作为尖端制造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市场、技术带动意义。不同于可以承受较高次品率、不那么在意成本的第四代战斗机,民用客机需要真正参与市场竞争,更低的次品率、故障率、舒适性和油耗等将直接影响民用飞机的成本,进而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能力。世界上能够生产大型商业飞机的目前只有美国、欧洲和俄罗斯三家,其中俄罗斯产品由于故障率、舒适性等原因不如美欧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差,基本只有本国航空公司和少量第三世界航空公司使用。真正能够竞争世界商业飞机市场的只有波音和空中客车这两大航空制造企业。在大型飞机制造能力还远不如俄罗斯的中国,直接提供足以与波音空客竞争的产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也正因为这样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任何新来者必须面对来自两大巨头的挑战。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倾斜和保护,新兴企业几乎没有可能单凭自己的能力生存下来。当年为挑战波音、麦道和洛克希德,空客便得到了欧共体大量的财政扶持和市场保护。如果中国大型商业飞机想要生存下来,市场保护和财政扶持必不可少,否则,什么都造不出来。当然,由于C919系列或中俄联合研制宽体客机技术上完全可能存在一定缺陷,经济性未必足够好,首先投入军用,如改为加油机、预警机、侦察机平台,可能可以为大型商业飞机真正成熟并进入民用市场争取时间和资本。或许,首批C919的装备方将是军方,类似于图-204在中国的处境一样。
窄体客机到宽体客机的技术难度是有,但并非不可克服。对于中国来说最理想的方案是在C919成熟并在市场扎根后,再基于技术和市场需求研制体量更大的C929、C939等。但是这样时间可能会被拉长,甚至可能错过下一次民航机技术或市场革命。此次中俄联合研制宽体客机,或许就是为C919项目进行备份的一次尝试。不过鉴于俄罗斯商业合作项目不太靠谱的惯例,加之伊尔-96这样的平台必定与C919系列标准差别非常大,这个项目前景怕也是不太乐观。
所以,未来中国大型商业飞机依然将依托C919为基础艰难进行,中俄联合研制新伊尔-96项目比C919更不靠谱,如果这个消息不是俄罗斯媒体胡诌的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