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互联网媒体曝光了一张某机场的卫星图片,图片显示一架安装有4台涡扇-20发动机的伊尔-76试验机停放在机场上。4台发动机同时安装在一架试验机上,证明涡扇-20的可靠性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距离研制成功为时不远。结合进来多种消息判断,使用D-30K发动机的运-20年内服役应当没有问题,使用涡扇-20发动机的运-20应当也将在近1-2年内开始装备。
不过也有媒体报道,俄罗斯军事专家卡申6月15日在接受卫星网采访时指出,从中国媒体发表的文章看,重型军用运输机运-20有可能今年就将进行批量生产并服役,其供应速度将取决于中国独立制造强大战略军用运输机的能力。他认为,运-20的年产量不会很高,中俄依然有运输机项目合作需求。
俄罗斯专家说的有没有道理?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不论是运-7、运-8、轰-6还是现在的运-20项目,都是由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作为唯一一家有能力生产大型飞机的中国企业,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承担着非常繁重的生产任务。现在中国空军对于运-8平台和轰-6K项目的需求非常强烈,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的生产能力将面临挑战。增建生产线并不困难,主要问题可能来自于熟练工数量的不足,这不是能轻易弥补的。
西安飞机制造公司还受到不少制度层面的拖累,生产能力长期以来并不高。如早年运-8的生产速度就很低,年产量仅为5-8架,2007年时年产量也仅为19架左右。相比之下,美国波音公司仅波音737生产线月产量便达到40架以上,半个多月的产量就超过西飞全年产量,一周的产量就跟早年西飞全年产量相当,这还仅仅是波音737生产线,没有计算波音777、747等热门商业机型和F-15战斗机等生产规模。波音有大量商业飞机项目可以维持高产能,相关军用平台的生产速度也得益于大量的商业订单。比如美国以波音737-800为平台研制的P-8A“波塞冬”反潜巡逻机,仅用2年便基本完成100多架P-3C反潜机的更换工作,现在仅剩一个中队P-3C尚未更换。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航星SP厂的生产能力也远好于西飞,200吨级的伊尔-76近40年时间内生产近1000架,平均年产量约为25架,这还是在俄罗斯军队订货减少的情况下产生的。
因此,作为航空业的后来者,中国大型飞机的产能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不断提高制度创新和建立健全技术工人培训机制及上升通道,这是中国飞机生产商需要特别关注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