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登上战争舞台,并从最初的空中侦察逐渐发展到对地轰炸以后,天空中的战斗就开始了,不仅是各国都在竞相发展战斗机以击落对方的飞机,就是地面部队,也在不断发展自己的防空武器来应对来自空中的威胁。最初,由于技术限制,飞机的性能低下,非得又慢又低,地面上的士兵们甚至举起老式的栓动步枪,来一次乱枪齐发,就可以有所收获,可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专门的防空武器出现了,不仅仅是将地面用的重机枪改装成防空机枪,甚至还出现了中口径的防空火炮。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技术的发展,轰炸机一般都活动在中空,小口径的防空武器难以威胁到他们,中口径的防空炮成为主力防空武器,美国主要是陆军的90毫米防空炮和海军的127毫米防空炮,苏联发展了85毫米和100毫米等口径的防空炮,德国军队则是大名鼎鼎的88毫米防空炮以及更大威力的128毫米防空炮。不过,这些大口径的防空火炮在面对空中目标的时候,却使用很复杂,主要原因是这些防空火炮使用的弹药主要还是配用定时引信的榴霰弹,对于需要准确计算出提前量和目标高度否则难以有效供给目标,在当时雷达控制高炮技术还很原始的情况下,要将炮弹准确发射到敌机附近,无疑需要很高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珍珠港事件后,美军和日军在太平洋展开了大战。美军发现它们的舰艇防空炮对日军的战机的摧毁效率十分的不好,触炸引信和定时引信本身的限制使防空炮弹的作用十分有限美军舰艇用20mm厄利空高炮和40mm博福斯机关炮来对付近距离的敌机,而5英寸的炮来对付远距离的目标,当然在敌机还没有飞近军舰时将其击落是最好的了。所以美军急需一种引信可以当炮弹飞到目标旁时自动引爆炮弹。
在需求的指引下,美国国内研发了一款全新的高科技引信,也就是著名的VT信管,具体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炮弹发射时的冲击力使一个装着电解液小玻璃瓶破碎,炮管的膛线使炮弹开始旋转,电解液被离心力甩向周围被绝缘的电极板上,马上就有电流产生,电流马上给一个电容充电,同时电流启动一个无线电真空管,真空管发射出一股无线电电波,任何的物体反射的电波会被一个振荡器接收,接收电波和发射电波会产生一个“波纹”电子脉冲。这个脉冲会被一个无线电真空管放大,当炮弹飞到离目标21米以内时,这个脉冲足够大到启动一个电子闸流管,储存在那个电容器的电流瞬间被释放,一个电子雷管被引爆,它又引爆主雷管。
VT信管十分有效,众多日本飞机好没有进入轰炸或者鱼雷发射阵位,就被绵密的防空火力击落。由于效果良好,美军自然也将其应用到了陆军高炮部队。不过,由于这属于美军的秘密武器,美军规定只准在海上和英国境内的防空火炮使用,以免没有发挥效用的引信随炮弹一起落到敌人手中,泄露秘密。这种引信唯一的一次在欧洲大陆使用,是在巴斯托捏,美军101空降师被德军被围,有被全歼的危险,为了救出101空降师,美军全力以赴,包括使用带有VT信管的榴霰弹轰击德军步兵,德军步兵在密集的榴霰弹轰击下,根本就抬不起头来,更不要说掩护装甲部队的进攻,最终,在各方面的全力协助下,101空降师突出重围。
二战期间大约生产了2200万个无线电近炸引信,大约是10.1亿美元,实战中VT信管打了11万发,击落300飞机,军方评价“在摧毁敌机的效果上,近炸引信约是定时引信的三倍”。战后,VT信管被广泛应用,其中就包括中国战场,甚至还被中国军队缴获了一批配备VT信管的高射炮弹,为了防止中国军队将其用来打击美国飞机,美军不得不对相关地区实施无线电干扰。VT信管在二战中属于高端装备,不过,在如此尖端的装备,其成品不良率居然十分的低,只有百分之几,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美国在大规模生产的时候,做到了良好的质量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