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印度的制造业,特别是尖端制造业表现一直很不理想。著名的LCA战斗机专注难产30年,1983年立项,2013年才形成战斗力,阿琼坦克时间也差不多,德里级驱逐舰也酝酿足足14年。如此漫长的时间这些武器装备项目从80年代的顶尖水平逐步走向21世纪的终末流水准。不过相比与新装备研发要钱,常规装备保养的问题则是要命。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组装米格-21型2架,大修8架,其中8架坠毁;大修幻影-2000型4架,全部坠毁;组装米格-27型3架,大修3架,其中4架坠毁;大修米格-29型3架,全部坠毁。在过去数年中,印空军坠毁的29架飞机中,有26架是由HAL制造、大修或升级的。
可以说,印度在90年代超越了中国,成为有全套工业体系的国家中能力最弱的一国。印度尖端制造业不给力还导致了其他问题,如引进项目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特别是屡屡被俄罗斯店大欺客,花钱还不好好办事。印度心里苦啊。
不过近来,印度制造业,特别是尖端制造业迎来了一轮希望。6月22日,印度 火箭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追平了中国航天的亚洲纪录。昨日,有消息指出,洛克希德希望在印度设立F-16总装厂,几家国外防务企业也已表示有兴趣在印度建立生产线,其中包括欧洲战斗机联合体和瑞典萨博公司。前者证明印度宇航工业有了重大进步,后者则是印度接触美式和欧式管理和制造标准的良好机会。
莫迪上台后,振兴印度制造业成为其关注重点。他在进一步放宽外商直接投资条件,改革国内企业上进行了大量尝试。印度制造业最近这两大好事无疑对莫迪而言是一种激励。引进外商,不仅可以接触到外国技术与组织,同时也会刺激国内企业进行市场竞争,这与中国80、90年代的做法一致。
当然,要摆脱印度制造业不靠谱的局面岂是几年改革就行的。印度制造业并不缺乏技术和资本,主要缺陷是本身制度保守低效,以及印度政府官僚主义的影响。印度制造业企业很难实现如西方企业那样高效的运作。此外,印度文化保守,理性现代化的企业不得不面对传统文化的持续挑战。不过,虽然还不能说印度制造业的春天来了,但是中国制造业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在突破旧制度束缚后,中国制造业崛起也仅仅用了30年,谁能保证印度不会这样呢?奋起并继续追求卓越,是中国制造业该做的。而消除制约制造业的制度弊病,是中国政府最该做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