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出现过很多大规模战役,例如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等,双方参战的兵力超过了100万。还有一次战役也是我们应该谨记的,这就是石牌保卫战。这场战役在规模上远不如淞沪和武汉两次大战役,但这次战役的意义同样巨大。此战粉碎了日军进攻重庆的企图,并且中国军队在这次战役中的伤亡人数远远低于日军,这在抗战的过程中是不多见的。在这次战役中,胡琏成为了耀眼的新星。
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之后,宜昌成了第一道屏障 抗战爆发的初期,蒋介石为了扭转抗战的不利情况,选择了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虽然最终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终,但完成了扭转日军进攻方向的任务。1937年12月,日军攻克中国首都南京。随后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其中杀得最恨的就是日军第三师团。南京失守以后,中国的抗战中心转移到了武汉,重庆当时只是预备方案。日军起初为了歼灭中国军队的主力,发动了南北夹击的攻守,这就是徐州会战。但是这次战役日本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战果,大部分中国军队得以突围。在徐州会战结束以后,日军展开了夹击武汉的军事行动。蒋介石为了保住武汉,先后集结了110多万军队参战。但是由于广州的失守,造成固守武汉已经没有太大的战略价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方面主动撤出了武汉。为了防止南京的悲剧重演,中国紧急撤离了武汉附近的居民,日军仅仅得到了一座空城而已。武汉失守之后,国民政府正式迁都重庆。重庆是一座山城,处于群山峻岭之中,标准的易守难攻之地。但重庆也有自己的软肋,那就是长江。当时从湖北地区进入重亲的道路还无法通过大部队,都是那种崎岖的小路。日军如果想进攻重庆,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是最好的选择。长江的重要性,中国方面当然明白。当年赵匡胤灭后蜀就是选择了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守住长江沿岸的几座城市和要塞,使其成为重庆的屏障十分重要。石牌要塞就是其中之一,在宜昌等地尚未失守之前,石牌要塞的地位还不是那么重要。
二、胡琏临危受命,负责守卫石牌 宜昌地区是中国军队的防御重点,但是在宜昌会战中,这个重要的地区却被日军占领。就是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的名将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这是在战争中,中国军队阵亡级别最高的将领。宜昌地区陷落以后,石牌就成了最前线。石牌距离宜昌仅仅30多公里,蒋介石开始全力经营石牌。1943年对于日军来说已经到了十分焦虑的一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已经处于劣势。日本急需从中国战场抽调大量的部队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和太平洋岛屿地区作战,而当时的日本却根本无力从中国抽身。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计划对蒋介石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从而迫使蒋介石迅速投降。其实日本方面完全打错了算盘,蒋介石根本就不打算投降或者屈服。
1943年5月,日军集结了将近10万部队进攻石牌。而中国方面集结了15部队迎战,其中核心是第18军,这是中国军队的王牌之一。守卫石牌的是18军11师,11师师长胡琏精通德军防御战术,陈诚询问他是否可以守住石牌时,胡琏的回答是:“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战斗很快就开始了,日军依靠自己的装备优势全力进攻石牌。中国军队的火炮数量还不到日军的一半,更没有什么空中支援。最后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选择了肉搏战。日军飞机在轰炸中国军队的过程中,也炸死了不少日军士兵。在这次灿烂的战斗中,中国军队有1500多人付出了生命。不过日军也好不到哪里去,阵亡的日军也超过了1000人。
三、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最终被中国军队消灭 在进攻石牌的日军中,第三师团是绝对的主力。这支部队是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这次这支部队撞到了胡琏的手里。在战役的过程中,中国的空军和海军也先后加入了战斗。中日两军厮杀了一月有余,最终失败的是日军。此次战役中,中国军队阵亡11000多人,而日军损失了25000多人。那支第三师团几乎被打残,在很长时间内,丧失了战斗力。另一支日军部队是第13师团,这支部队原计划参加完石牌战役之后,就调往东南亚战场。但是由于伤亡惨重,第13师团只能在江西境内进行休整。胡琏因为这次战役,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他成为了蒋介石的爱将,在解放战争中还参加了淮海战役和金门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