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集团军第58旅第172团第3连是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该连是1932年闽东“兰田暴动”中诞生的红军连队,迄今为止已有足足84年的历史,在解放军中可谓老牌。老牌部队能够留存至今往往意味着有非常辉煌的战史。该连曾参加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战时期,连队作为新四军的一把“尖刀”,在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决战黄桥等战役、战斗中屡建奇功。
1950年10月,3连入朝参战,在第二次、第五次战役的华川阻击战和金城南防御战中,连队总是担负最重要的任务。在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的战斗中,时任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之路。面对美军优势火力集群进攻,3连顽强阻击,最后剩下连长杨根思和2名伤员,杨根思命令伤员带着重机枪撤下阵地,自己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扑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杨根思“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命名连队为“杨根思连”。这也是解放军中第一支以战斗英雄命名的部队。
强烈的荣誉感也让杨根思连在和平时期不断力争上游,先后被军区授予"卫国英雄连"、"基层建设模范连"等荣誉称号,先后19次被集团军以上领导机关树为基层建设标兵连,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23次。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杨根思连当日便接到救灾命令,并于5月15日抵达彭州,参与了对彭州附近山体居民点非常危险艰难的搜救工作,并与20集团军58旅另一支荣誉连队沙家浜连一道参与对草坝村的重建,杨根思连后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杨根思连所在58旅还是中国第一支进行机械化师改旅试点的部队,1998年便已经启动改革试验,是全军第一支机械化步兵旅,主战装备强调机动性的92式步兵战车、92A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和59-1式坦克。不过,在完成改革后,58旅的装备长期没有得到更新,相比于其他部队,装备趋于老旧,直到近两年才逐步开始换装92B式步兵战车和96A式主战坦克。
58旅装备老旧的问题在"跨越-2014朱日和C"演习中表现很明显,58旅与专业蓝军195旅展开激战,58旅被要求在3天时间里投送到1300多公里的距离,在机动过程中还受强电磁干扰、化学武器攻击等各种特情,战斗力损失较大,不断有装备人员因蓝军空袭、渗透袭扰、机械故障“损失”或掉队。在实兵对抗阶段,58旅通过采取信息火力一体、纵深突贯、分割歼敌等战术手段展开攻势。由于58旅的轻型机械化部队属性,装甲与火力较弱 ,加之195旅有效防御,58旅的攻势被遏制,损失巨大,全旅93辆92式步兵战车仅剩下16辆,损失率接近80%,许多乘员直接下车与步兵一道徒步冲锋。58旅还组织了两次敌后机降,一次被蓝军发现并在30分钟内被围歼,另一次则由于没有向集团军群请示而被裁定无效。最终,58旅的强攻被195旅的59式M1A2SEP坦克群阻止,58旅演习失利。当然,在“跨越2014-朱日和”演习中,参演的7支红军部队只有第16集团军68旅最后几乎依靠白刃战才取得并守住了核心要地获得惨胜外,其余部队皆遭败绩。
第58机步旅由于属于轻型部队,能够快速部署,适应低强度对抗的维和任务,因此成为继26军某摩步旅和54军铁军师红一连之后第二批派驻南苏丹的维和步兵营。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也是中国第一支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作战部队。中国还将组建8000人规模的维和部队,更多地参与全球事务,目前最有可能承担这项任务的还是来自中部战区的54集团军部队和20集团军部队,由于机步60旅被作为专业蓝军部队,58旅很可能承担这一重任。因此虽然杨根思连此次在南苏丹遭到误击,有两人不幸牺牲,但杨根思连很可能越来越多地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为人类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