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崔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武则天在唐高宗李治死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官吏考核,作为老板,武则天对不称职的员工,要么降级处理,要么退休回家,其中,几个官二代,也包括在降级的大队伍中。 这几个人,爵位最高的是英国公徐敬业。 他们以御史魏思温为军师,对扬州实行了三步夺权计划,将扬州长史下狱,利用徐敬业的身份,伪装成扬州司马,控制扬州的兵器、钱、粮等重要部门,以监狱中的死刑犯为主力,夺取扬州城的控制权。 然后以扬州为大本营,宣布与武则天对抗,口号是为唐中宗李显复辟,夺回属于李氏的江山,而骆宾王为了配合这次行动,创作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文章: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徐敬业的叛乱,很成功,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聚集了超过十万人的部队,占据扬州、楚州和润州。 武则天得到消息后,应变速度很快,以李孝逸为行军总管,统兵三十万镇压,同时征调边境精锐骑兵,对付徐敬业。 叛乱没有挨到年底,只维持了44天,领头的几个,就准备渡海逃生,半路被属下杀死,首级送往长安。 徐敬业的这次骚乱,是武则天称帝前,反对势力的最后一次机会,然而在当时,老百姓们已经不愿意,再流血打仗了,因为政策实行到位,大唐王朝,在唐高宗去世后,依旧保持了,良好的经济上升势头。 老百姓有饭吃了,自然不会,拿自己的命,去凑热闹。 安居乐业的生活,除了武则天的英明领导,少不了的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官吏,其中,最出名的,是历史崔今天要介绍的主角:狄仁杰。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1、武则天成为皇帝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叛乱 2、骆宾王:咏鹅,鹅,鹅,鹅 狄仁杰,字怀英,老家在山西太原,电视里,狄仁杰介绍自己,经常说的:并州狄怀英,其中并州,指的就是以山西太原为中心的一块区域,属于九州之列,也是唐朝起家的根本。
狄仁杰出生在官宦之家,从小就是大少爷,他的爷爷叫狄孝绪,隋朝时,就是公务员,官不大,只是名县长,因为跟着李渊闹革命,在唐朝建立后,熬资历,到李世民当权,已经是行军总管、大将军。 作为开国元勋,狄孝绪也有一张长期饭票,当然和徐世绩这种没法比,是临颍男,还做过两个州的刺史。 狄仁杰的父亲,叫狄知逊,是狄孝绪的第五个儿子,依照传统,不能继承家业,不过因为家教的原因,读书不错,科举考试后,进入太子宫,担任东宫内直郎,管家的角色。 从太子宫出来,换了领导,成为郑王李元懿的兵曹参军,此后辗转,去过陕西汉中、浙江嵊县、陕西华县,也去过重庆,官都不大,担任的,都是兵曹、长史类副手的职务,直到去世。 狄仁杰出生在公元630年,属于贞观三年,李世民刚当上皇帝不久,正在讨伐突厥,当时的并州军区老大,就是前面徐敬业的爷爷,徐世绩。 狄仁杰童年很幸福,也没有王勃、骆宾王那样的才气,很安静的长大,成年后,参加科举考试,因为文化课成绩太差,被分配到了汴州,职务是判佐,相当于现在的人民法院科员。 大学生毕业前,老师们总是教导,先就业,再择业,在古代也适用,狄仁杰一心想做大官,没考上,在法院,却迎来了新的机遇。 估计是小时候,课外书没少看,狄仁杰到了汴州,对于审理案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做派,喜欢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这倒是为办案,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因为表现突出,狄仁杰在汴州,被评为业务能手,颁发小红旗一面。 当时的刑部侍郎,叫阎立本,对于这个年轻人,很欣赏,作为表扬,打算升狄仁杰的官,刚好在并州,也就是狄仁杰的老家,法曹的位置上,有空缺,就把他,推荐到了那。 这位阎立本,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更是唐朝出名的画家,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都是他的手笔,总章元年,担任三省老大,成为宰相。
有了阎大人关照,狄仁杰在地方上,干了十几二十年,才再次升官,这次是去中央,担任大理丞,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首席大法官。 这下狄仁杰睡不着觉了,案子太多,忙。 武则天成为老大后,为了惩罚手下那帮,拿了工资不干活的官吏,经常进行员工考核,成绩差的,不仅工作要丢,甚至还可能流放边境,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狄仁杰开始加班加点,审查案件。 一年后,终于超额完成任务,据史料记载,在一年时间里,狄仁杰完成的案件里,涉案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七千人。 本来以为这份审查案件的工作,要干一辈子了,毕竟前几十年,干的都是这个活,从翩翩少年,也变成了中年大叔,不过在一次意外中,改变了狄仁杰的人生: 公元676年,狄仁杰在大理寺,接到了一个卷宗,由皇帝特批,卷宗里面,讲诉的是,金吾卫大将军权善才,将昭陵中的一颗柏树,给砍了,对先皇大不敬 ,只能杀头谢罪。 昭陵在前面的章节里,历史崔有讲过,刚开始是修建给长孙皇后和唐太宗的,而柏树的作用,传说第一次用于皇家陵园,是在诸葛亮死后,象征四季常青,永垂不朽的意思。 狄仁杰呢,审理了案件,也没说什么,只是让权善才把工作辞了,做个小老百姓,也挺好。 唐高宗知道后,不高兴了,本来只是走个形式,让狄仁杰审理一下,不砍头,也得罢官流放,现在却什么事没有,只是官丢了,于是就把人叫来,问:怎么回事啊,会不会办案。 狄仁杰呢,就给人皇帝,讲故事。 古代读书人,绝对是讲故事的高手,因为讲的不好,是有可能掉脑袋的。 狄仁杰讲的故事,是关于汉文帝和张释之的,两位都是名人,那个姓张的,是西汉的大法官,职位和狄仁杰差不多,当时有个小偷,生活过不下去,就到皇家陵园,盗取了一对玉环,被抓了。 皇帝的意思,是满门抄斩,张释之呢,意思是,杀一个人就够了,按照满门的方式,如果之后有人,带走了陵园的一杯土,是不是也满门,不合适。 最后汉文帝没办法,大臣和他杠上了,只能单单把小偷杀了。 故事讲完,狄仁杰以无法可依,作为理由,同时强调,好皇帝,应该有个好的表率。 褒的,贬的,都给狄仁杰说了,唐高宗看着这个大臣,头又开始疼了,最后没再追究狄仁杰,权善才也逃过了一劫。
这事,被武则天知道了,觉得狄仁杰不错,就从大理寺丞,提拔到侍御史。 案子不用办了,当御史去了。 连皇帝的决定,也敢违抗,做御史绝对是个好人选,狄仁杰也没有辜负武则天,而且他上书的,都是大臣,比他还大的官,比如,司农卿韦机、左司郎中王本立,还得罪过宰相张光辅。 知人善任,不畏强权,这都很符合武则天,对于一个好官的判断,狄仁杰的仕途,也是越走越顺利: 侍御史、朝散大夫、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 这些经历,对于一个朝廷官员来说,好像很普通,没有什么是值得夸耀的地方,可偏偏狄仁杰却成了武则天时期,最出名的官员,主要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支持李唐王朝; 公元690年,武则天成了大唐的皇帝,国号也改成了周,这样的情形,有点类似为隋朝开国的杨坚,但是相比隋文帝,武则天缺少的,是庞大的家族支持,而武氏家族,在武则天之前,离豪门显然差距还很远。 没有底蕴,导致的结果,就是在主流文化圈,想要复辟,希望恢复李唐江山的大臣,占据了主流,其中就包括狄仁杰,公元698年,原太子李显,结束流放生活,重新确立为太子。 据说,李显能重新回到京城,狄仁杰的功劳最大。 第二,朋友多; 武则天时期,因为定期的吏治考核,公务员的缺口很大,于是鼓励中央官员推荐,狄仁杰推荐的人物有:张柬之、姚崇、桓彦范、敬晖,这些人的名头,都很响亮,在之后的仕途中,先后成了宰相。 更关键的是,狄仁杰推荐的这帮人,后来发动神龙革命,把政权,从武则天手里,又夺了回来,还给了李唐。 这是在狄仁杰去世后,发生的一场政变,但是在公元692年,六十二岁的狄仁杰,就差点先到了另一个世界。 武则天成为皇帝后,士大夫阶层是接受不了的,因为忠君爱国思想的原因,他们强烈希望,老板还是原来的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武则天招募了大量官吏,性质和明朝的东厂相似,逮捕有谋反嫌疑的人。 公元692年,狄仁杰就这么被抓进去了,主持审判的,叫来俊臣。 来俊臣是武则天的亲信,不讲道理,是出了名的酷吏,所以没等他们用刑,狄仁杰就说话了:你们别打了,我招,立马招,确实谋反了。 好了,等的,就是你这句话,用刑的环节也省了,来俊臣收拾收拾,准备隔天,和其他几个一起,打包向皇帝陛下汇报。
到了家属探视时间,狄仁杰写了密信,放在自己棉袄里,让自己的二儿子,连夜送进宫,给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也很惊讶,手下人竟然这样干活,就把当事人给找来,询问来俊臣和狄仁杰。 终于等来个讲道理的,在皇帝面前,狄仁杰讲诉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如何被抓,如何被判刑等等,来俊臣也没证据啊,本来口供已经有了,现在连这唯一的东西,都说是假的了,于是,狄仁杰被放出来了。 谋反都害不了他,狄仁杰又在朝廷上,待了八年,期间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直到公元700年,去世。 在影视剧里,狄仁杰好像都没家人,唯一的亲戚,还是大哥家的小孩,其实狄大人有三个儿子,老二叫狄光远,就是替狄仁杰送信给武则天的那个,老大呢,叫狄光嗣,担任过扬州长史、 太府少卿。 还有一个老三,最重要,也是因为他,影视小说中,儿子这一段,介绍的才很少。 老三名字叫狄景晖,人很聪明,担任过魏州司功参军,却是个贪官,和狄仁杰笑眯眯的形象,完全相反,因为太贪了,老百姓不仅痛恨他,作为报复,还把狄仁杰的生词也给砸了。 一代贤臣的形象,在他儿子这,算是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