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崔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在唐高宗时期,因为政治和历史原因,发兵攻打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在灭国后,当地士兵和新罗之间,爆发冲突,导致百济复国。 三年后,刘仁轨在白江口,打败日本和百济联军,百济的复国运动失败,在投降的百济军队中,黑齿常之成为刘仁轨的助手,清缴了残余的百济势力,随后进入中原,成为大唐将领。 黑齿常之原先是百济上层官吏,到中原后,发挥自己的战术特长,接连在边境,打败吐蕃和突厥,成为当世名将,官拜燕南道大总管,更获得了燕国公的长期饭票。 既然讲到了百济,讲到了黑齿常之,不能少的国家,就是,百济的老对手高句丽,而今天历史崔要讲的,是中原关于高句丽历史中,记忆最深刻的历史人物,渊盖苏文。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1、黑齿常之,远从朝鲜来的唐朝名将 2、第一代抗倭名将,刘仁轨 因为避讳唐高祖李渊名字的原因,中国的史书上,关于盖苏文的姓氏,有很多种讲究,有说姓泉的,泉盖苏文,有说姓钱的,钱盖苏文,其实都是同一个人。 他出生在大家族,有多大呢,这个家族来自顺奴部,族长长期担任的职务,叫东部大人,掌握高句丽一半的军事力量,父亲叫渊太祚(读 zuo),高句丽宰相,在他的任期内,爆发了杨广远征高句丽事件。 远征高句丽,导致的结果,是两败俱伤,隋朝没了,杨广被杀,改朝换代,李渊成了新的老大,高句丽,国王高元,死了,因为战争,对高句丽造成的伤害,高元的儿子,不能继承皇位。 由贵族们重新选举,高元的弟弟高建武,顺利当选,成了新的国王,史称荣留王。
荣留王上任后,需要恢复国力,也害怕,中原再来,在十二年里,有九次,进入洛阳,朝贡,带些土特产什么的,如果顺利,还能拿回去大把的,生活必需品,或者文学典籍。 但是到了贞观五年,也就是公元631年,因为一件事,荣留王的朝贡没有了,甚至还在高句丽的边境,筑起了防御工事,全国进入备战的状态。 什么事呢,这么严重?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成了皇帝,经过几年的治理,国家已经太平了,不打仗了,为了鼓励老百姓,都去参加劳动,也为了先人入土为安,唐太宗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京观中的尸骨,捣毁后,重新掩埋。 什么是京观呢,它是一座坟墓。 古代战争打完之后,为了炫耀胜利,会把杀死的尸体,堆起来,成为一座小山,这就叫京观,在荒郊野地,看到这么一座小山,尸骨嶙峋,非常恐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唐朝境内,捣毁京观,再掩埋,完成的很顺利,但是有一个地方,路途很遥远,执行这个命令,比较困难,哪呢? 就是高句丽。 杨广东征那会,在两军交战的地方,死了相当多的士兵,单单是清川江流域,就埋藏了大约十几二十万的尸体。 这是另一个故事,有机会历史崔再讲。 李世民是皇帝,高句丽也表达了对唐朝的臣服,于是李世民也没有通知高句丽国王,直接命令广州都督府的司马,长孙师,带着部队,坐船,前往高句丽边境,把这些尸体,从京观里搬出来,好好安葬。 因为事先高句丽国王,完全不知道这个事,也没有个电话,相互通报一下,大唐将领进入高句丽后,什么也没说,把京观给毁了,掩埋完成后,急匆匆就回去了。 荣留王心里犯嘀咕了: 这些是烈士,那高句丽不就是凶手了?安葬烈士后,不会是要替他们报仇吧? 这边没说,那边呢,也不敢问,此后唐朝再要求,高句丽国王,去洛阳朝贡,荣留王不敢去了,狼入虎口啊,作为应对,开始在边境,修筑长城。
在中原,因为战乱,百废待兴,要建设新家园,皇帝李世民,也没精力去关心,高句丽国王的朝贡,怎么忽然就没了。 直到了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捣毁京观后的第十年,李世民忍不住了,派了使者,去高句丽,调查调查情况。 这个使者,名字叫陈大德,官拜职方郎中,率属于兵部,擅长画地图,调查军事要塞。 李世民派他去的目的,很明显,看看高句丽到底在什么名堂。 陈大德到了高句丽,有意思了,他看到了两种情况;荣留王呢,带他参观的,是军营,显示的是武力,反而是大臣,比如宰相盖苏文,带他去的是,私人宴会,美酒佳肴。 老陈是带着任务去的,在高句丽待了一段时间后,回去写了一本书,叫《奉使高丽记》,详细记载了高句丽的社会、地理和军事。 李世民看了看地图,又望了望国库,想想,算了,钱不够,这仗以后再说吧。 好像中原的使者,去外边,总能看到点不一样的地方,长孙晟去突厥,看到了几个兄弟之间的恩怨,导致东西突厥的分裂,陈大德去高句丽,也看到了不和谐,导致的结果,是两家的正面交锋。 不过高句丽的这次,是不是唐朝在搞鬼,没记载下来,估计关系不大,要不肯定要赞美一番。 荣留王是皇帝,实力上,并不比苏盖文弱,但是随着和唐朝的关系恶化,苏盖文的威胁,却是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自己的皇位,荣留王和手下谋士们商量,打算削弱盖苏文的力量。 作为试探,皇帝命令盖苏文,去西部边境,主持长城的建造工作,马上要完工了,叫个负责人过去,也可以理解。 盖苏文是宰相,也是东部大人,这点政治智慧还是有的,皇帝把自己调离中央,等回来,世界就变样了,所以,找了个借口,没去。 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好像行不通,最后就只能靠武力了。 荣留王和谋士团,商量了一个计划,打算在皇宫,埋伏五百刀斧手,这是宫廷夺权的老套路,但是还没等他们行动,盖苏文从间谍那里,得到了消息。 他行动很快,第二天就找了个借口,孩子满月啦,媳妇结婚纪念啦,要宴请大家吃饭,借口是次要的,关键是这帮人,不敢不去,怕打草惊蛇么,而且盖苏文请的是,满朝文武,也不针对谁。 荣留王的谋士团,唱着忐忑,进入王府,之后就再也没出来,全杀了。 杀完人,盖苏文彻底疯狂了,提着刀,继续往皇宫走,荣留王还来不及跑,就被杀了,之后没有举行葬礼,随便找了块地,把皇帝和大臣们给埋了。 这方式,太残暴了,此后,渊盖苏文有了一个称号,军事独裁者。
盖苏文杀了皇帝,倒没有改朝换代,而是让荣留王的侄子高宝藏,成了新国王。 这么辛苦,杀了那么多人,当然不能亏待了自己,盖苏文给自己的封号,很特殊,之前没有过,叫莫离支,类似唐高祖时期的天策上将,属于自创。 不过盖苏文的这个莫离支,比天策上将,还好使,就权力上来说,就是皇帝,高宝藏反而成了摆设。 盖苏文的上台,有点血腥,为了转移视线,他决定,攻打新罗。 盖苏文是军事世家出身,打仗不可能当冤大头,他找来了百济,两家商量一起出兵,历史崔在黑齿常之的那一篇,讲过,百济也吃过新罗的亏,高句丽和百济,没有谈判,只是一个眼神,两家就决定,结盟。 结盟后,百济国王发誓,一定要把新罗给打哭了。 新罗对抗联军,只有挨揍的份,和谈,又不舍得到手的汉江流域,于是只能发鸡毛信,找唐朝老大哥帮忙。 关于,盖苏文抵抗唐朝大军的详细资料,只能去翻韩国的历史文档了,在中国,能看到的记载,是这样的: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朝派遣大将,替新罗出头,进攻高句丽,在边境,遭遇洪水,军队过不去,战争取消;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御驾亲征,在辽宁海城市,遇到高句丽将领杨万春的抵抗,打不进去,随着天气变冷,唐朝大军撤退;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准备最后一次东征,还没启程,身体实在吃不消,在家躺了一个月,死了,东征取消; 为了应付唐朝大军,盖苏文暂时把新罗给忘了,直到公元655年1月,再次和百济结盟,占领新罗33座城池; 公元655年2月,唐朝大将程名振、苏定方,进攻高句丽,5月,到达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在外围溜达了一圈,回去了; 在中原,当时已经是李治当家了,他的部队,一直进不去高句丽,一方面,当然是盖苏文的领导有方,他把整个高句丽,变成了战争机器,实现军事统治;另一方面,百济在后面,虎视眈眈。 百济人虽然实诚,但也不是傻瓜,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打算在紧要关头,帮高句丽一把。 于是公元660年,就有了苏定方的十万大军,攻灭百济的事件,百济国王逃了,次子继任皇位,宣布投降,在投降的高级将领里头,就有黑齿常之; 公元660年12月到662年2月,唐高宗先后派出几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大将军苏定方两次围攻平壤城,都没打下来; 这段时间,盖苏文,继乙支文德之后,成为高句丽的民族英雄,抵抗外族侵略,首相支持率大幅提高,但是到了公元666年,63岁的盖苏文,突然就死了。
长子渊男生继位,成为新的莫离支,在巡游时,被两弟弟渊男建和渊男产背叛,京城回不去了,还被赶出了高句丽,最后没办法,投降了唐朝。 有了渊男生作为内应,唐高宗以李绩为总管,发兵攻打高句丽,仗打了两年,直到公元668年,渊男建被俘虏,拉到长安,被杀,渊男产投降唐朝,被封为开国公,永远留在了洛阳。 至此,高句丽平定。 -------------完--------------- 谢谢转载、分享 我的私人微信:289950983 关注“中国历史名人”公众号:lishi_cui 【中国历史名人】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