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在中国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截止现在,一些50、60年代出生的人们还会吟唱那首著名的《喀秋莎》。其实喀秋莎这个名字并不是苏联火箭炮的正式称呼,它仅仅是苏军战士的戏言。但就是这种武器,在二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苏联有一种说法,苏联之所以能够打赢德国,靠的就是喀秋莎和伏特加。这种武器在苏联的生产超过1万门,是德军的噩梦。在朝鲜战争中,使用这款武器的志愿军又让美军头疼不已。
一、喀秋莎是一个戏言,正式代号无人得知 苏联陆军一向奉行着大炮兵主义,这一点也深深影响了后来的解放军。苏联军队强调先发制人,在第一轮打击中,就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1939年,苏联军队秘密装备了一种火箭炮,当时装备的数量并不多。由于当时德国和苏联的关系有些默认两可,因此苏联军队在武器更新换代方面十分谨慎。为了防止苏军官兵喝醉酒之后到处乱说,苏联后勤部门在交付这批武器时,甚至连正规的型号都没有告诉基层的苏军官兵。苏军官兵只知道这种火炮的代号为K,精力旺盛的小伙子们给这款火箭炮起了一个女孩的名字,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喀秋莎。不过由于这款火箭炮的生产数量不多,因此在苏军内部的流传不是很广。虽然德国在苏军内部安插有间谍,但这个情报是间谍们无法获知的。
1941年,世界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英国久攻不下,希特勒决定集中主力调转方向进攻苏联。英国方面把这一情报传给了苏联,苏联方面对这份情报将信将疑。一方面,苏联担心这是英国人的诡计,英国有可能是为了摆脱孤军作战的境地,故意拉苏联下水。另一方面,德军确实调动频繁,苏联不得不有所警惕。为了震慑德国,斯大林决定在当年的5月1日,举行一次盛大的阅兵式。为了起到震慑的作用,苏联专门邀请了一群德国将军参加。在这次阅兵中,苏联军队从表面上看十分强大,但是暴露出的问题很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武器落后,这当然瞒不了那些德国将领。苏联军队的准备严重不足,这又深深刺激了希特勒,他决定发动战争。
二、为了对付德军,苏联方面开始疯狂的生产火箭炮 不过,德国也有失误的地方。首先是对苏军战机的数量估计不足,德国认为苏联空军的战机数量只有4000多架,但其实苏军的战机超过了10000架。在战争中,虽然德国陆军横扫千军,但空军却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还有一点就是缺乏对苏军装备的侦查,那场阅兵式并没有展示出苏军的全部实力。有一些先进的武器是没有亮相的,其中就包括喀秋莎火箭炮。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出动了550万军队大举进攻苏联,苏联军队准备不足,根本就无力招架。仅仅在交战的第一天,苏联就损失了70万军队和1500架飞机。但喀秋莎火箭炮投入战斗以后,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震慑。7月14日,喀秋莎火箭炮第一次投入战斗。德军被突如其来的弹雨打蒙了,这给德军造成了心理障碍。
其实喀秋莎火箭炮的射程很有效,对坦克、碉堡等坚固目标的打击力也明显不足。但它最大的特点在于齐射能力,这就如同当年诸葛连弩对魏国骑兵的作用。由于可以多排齐射,这足以对敌方目标进行大面积的覆盖打击。而且由于是齐射,对手连躲避的时间都没有。其实喀秋莎的主要打击目标是德军卡车和步兵,根本无法阻挡装甲部队。但是对于德军步兵来说,喀秋莎却是要命的。一听到火箭炮那特有的声音,德军士兵就会立刻寻找掩体。苏联方面在发现了火箭炮的威力之后,开始疯狂的生产这种武器。由于发射平台有限,最后就连坦克底盘和拖拉机都派上了用场。
三、至今尚未退役,喀秋莎火箭炮曾为了永远的神话 截止1943年,苏联方面已经彻底站稳了脚跟,这一时期,苏联生产了超过1万门的火箭炮。请注意,这个数字指的是正规型号。如果再加上那些临时改装的火箭炮,这个数字很有可能超过25000门。火箭炮以其特有的方式杀伤德军,搞得德军十分头疼。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战败已成定局。1945年5月,200多万苏军占领了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杀。在二战结束之后不久,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就开始了。为了与美国在全世界对抗,苏联方面对自己的盟友们进行了军事援助,喀秋莎火箭炮是其中的重头戏。喀秋莎火箭炮目前仍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服役,还包括越南和朝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