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因时而变,改革让生活变得更智能、更便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其中,消费领域上演的“支付改革”,更是让人们在变迁之中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票据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80后市民小林的印象中,他小时候听父母提及最多的是“粮票”和“布票”这些词。如今,这些在小林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小票据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国家需要发行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来限制消费,保障全民供应。粮票、布票等在当时是最重要的支付凭据,有“第二货币”之称。小林的母亲说,那个年代,因布票来之不易,买块布做新衣服都要等上两年。可想而知,那时的消费是多么受局限。 改革开放后,物资短缺现象逐渐消除,各种票证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其实,布票的使命更早结束,1954年发行,1984年就被停止使用。而粮票是到了1993年才被终止流通。 90年代以后,现金成了国人主要的支付交换媒介。人们出门购物、旅游都不忘随身携带现金。大家乐于在交易中用现金找零互验真伪,也乐意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寻求踏实放心。 小林的父母是做生意的。那时候,小林经常看到父母收到百元钞票,拿手一弹一吹,放到耳边听声音辨真伪。那场景也让幼小的小林模仿了好几年。 确实如此,在验钞机还是稀有货品时,上至白领,下至商贩,各阶层的人都有一套辨认假币的方法。有现金交易时,人们都习惯性地抖钱、听声音,或用手来回捻搓百元大钞,再将百元大钞放在日光下寻找毛主席的痕迹。小林感慨道,那是一种珍贵的体验。 支付方式快速大变革 大额现金交易的不安全性和不方便性,为现金到银行卡的支付过渡提供了契机。可以说,从简单的ATM存取款、商户刷卡消费,到手机支付、网络支付,支付方式真的是大变革。 1985年,第一张银行卡在我国正式发行。如今,每个人的口袋里都会塞满几张银行卡。30多年的时间,中国快速进入“银行卡时代”,刷卡消费成了时代主流,人们只要拿着银行卡,商家用一台POS机就可以实现刷卡消费。 市民陈阿姨经常去超市买菜,她会习惯性地带着一堆零钱。前些日子,陈阿姨去超市忘记带零钱了,在超市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第一次完成了刷卡付款。此后,陈阿姨逢人就说“上超市买菜,带一张银行卡就行”。 当刷卡服务方兴未艾时,网上购物又迅速成社会主流消费方式,这推动了支付方式由刷卡消费向网上支付、手机支付过渡。 网购的热度还没过,随着3G、4G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迅速普及,“支付宝”等各种支付工具以简单、安全、便捷的“优秀品质”颠覆着传统消费支付方式,引爆支付领域大变革。票证交易、现金交易、刷卡消费,再到越来越多的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移动商务……消费支付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智能。不带钱包,轻触手机屏幕,就能实现支付更是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我要认真学这些东西,因为我要跟上时代潮流。”陈阿姨说,现在,她的女儿正在教她如何使用“支付宝”在超市买菜,以及在便利店用“微信钱包”买盐巴、味精等日用品。 新消费方式改变生活 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工具的出现,让消费支付变得更加顺畅。而支付宝的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因为高预期收益率,也受到储户青睐。 “余额宝”的诞生是好事还是坏事,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有人说,余额宝是个“金融寄生虫”,在“合法挤兑银行”。而支持余额宝的人则反驳说,银行才是“吸血鬼”。业内人士称,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但风险管理和销售规则也不容忽视。从事银行业工作多年的小张说,余额宝的兴起已经深刻启发银行必须提升服务能力,加快移动互联网平台建设,否则将来要吃亏。 今年春节,“微信红包”让微信用户“乐”了一把。市民收到微信红包后,想要提现被要求必须绑定银行卡。这样一来,利用网络支付工具的用户瞬间大增。微信搭建的抢红包平台,不费一枪一弹,让全国微信用户为之“疯狂”。对此,也有不少社会学者说,春节本是家人相聚的好日子,所有人都沉浸在“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红包”里不可自拔,年味已失。 不管学者对这些新生事物持何种观点,支付宝、余额宝、微信红包、滴滴打车等新生事物的出现,都在催生着支付方式变革。在争议、竞争中前行的新支付方式,也为银行业的改革提出新的挑战。 但是,不管如何变革,这些消费支付方式的变更,确实让人们尝到了改革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