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清朝为何要去德国谢罪,并且还被逼下跪求见

文/山鬼(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

1970年12月7日,时任西德总理的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为了二战时德国对于犹太人的暴行而下跪谢罪。这件事情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作为一个国家政府的首脑,做出如此的举动实在是骇人听闻。可是就在这件事发生的七十年前,德国却也曾经逼着当时清政府向德国下跪谢罪。

事情还要从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刺杀一事说起,据《西行回銮始末记·卷二》记载,那是1900年的五月二十三日,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向所有的西方列强宣战,并且向各个国家驻京的公使馆下令,让他们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离开北京启程回国。而此时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却认为这样的决定太过草率,于是带领自己的翻译官乘轿准备找总理衙门的王公大臣辨论是非。但是克林德也明白在当时的北京义和拳与洋人早已经势成水火,所以他随身携带了一把火枪保卫自己的人身安全,可就在他的轿子到达东单牌楼的时候,手枪突然走火了。

清朝为何要去德国谢罪,并且还被逼下跪求见

(电影《在北京的55天》关于驱赶公使的画面)

由于当时的比利时大使馆就在东单牌楼附近,听到枪响,他们便以为是义和拳和清军攻打过来了,于是便蜂拥而出,开枪迎敌。恰巧此时清军也在附近巡逻,听到枪响后又看到比利时大使馆这么多的士兵冲了出来,以为他们开枪是要攻击自己,所以也就开枪还击,就是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谁也没有注意到,夹在他们中间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已经被流弹击中,当场身亡,而此事也成了后来八国联军中,德国进军的主要理由。

在北京成遭受了八国联军的蹂躏之后,清政府在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和各国达成了议和的意向,而在各国提出的议和章程中第一条就是:“中国政府为被戕德国公使克林德置立石碑···中国政府应派遣亲王前往德国谢罪”(《清史稿·邦交·德国》)。对于此时各国提出的要求清政府自然是无不应允,而对急于回銮北京的慈禧和光绪来说,修建石碑这根本就是小事一桩,可关键是这个派遣亲王前去谢罪这事儿有点儿难办,毕竟此去必定是受辱之事,而八旗亲贵之中能够担纲大任的一时之间又选不出人来。

清朝为何要去德国谢罪,并且还被逼下跪求见

(被射杀的德国公使克林德)

或许是厌恶了清朝的犹豫不决,也可能是德国故意为之,由德皇威廉二世指定,要求在各项赔款事宜和条约签订之后,由光绪皇帝的亲弟弟,当时的醇亲王载沣率领使团,前往德国。据《光绪东华录》记载,李鸿章当时曾在发给西安行在的电报中向慈禧讲明了此事,建议由载沣出使,并以前内阁侍读学士张翼和在德国驻守多年的副都统荫昌随往,参赞一切。并且由于德皇催逼急切,李鸿章还建议,此次出使就不要让载沣前往西安听候皇帝训示了,直接在京准备好国书和礼品,尽快择日出发即可。此封电报发去西安,慈禧无不应允。而李鸿章等也已经拟定好了国书,以免误事。

在呈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国书中,不但保证了要对克林德公使“敕建铭志之坊”,其中还多次出现“大皇帝(德皇)顾全大局···惟望大皇帝尽弃前嫌···惟大皇帝鉴察”等语句,将清朝维持了两百年的颜面丢的干干净净,也将大清皇帝的权威打落到了尘埃里。载沣出使德国谢罪的事情,毕竟不太光彩,所以皇帝下令,在德国的事情一旦完毕,立即回国,不得耽误,但可以将“外洋风土人情,随时留心体察,而资阅历。”可是就是这样的安排,最后却又被日本生生打乱,在西安发给李鸿章的电报中说到,日本人也希望醇亲王从德国回来的时候能够顺便来到日本,以“藉伸同洲和好之宜”。可事实上这不就是想让大清光屁股推磨——转着圈儿的丢人吗?

清朝为何要去德国谢罪,并且还被逼下跪求见

(为向克林德谢罪修建的牌坊)

就在载沣准备好了一切准备前往德国的时候,关于朝见的礼节,又发生了争议。德方说在清国使臣觐见威廉二世并递交国书的时候,除了载沣行鞠躬礼之外,其他的随行人员都要按照中国的规矩行三跪九叩的礼节,并且需要跪着听清朝和德国双方的国书。这样的规矩在西方国家互相出使的时候是绝对没有的,可就是为了羞辱清朝,德国才提出这样的礼节,但当时的大清根本无力争辩,只能是计划说在朝见之时,除了载沣和翻译,其他的如张翼和荫昌等人都假托有病,不便面见,这样既不用下跪又维护了德皇的面子,岂不是两全其美?

清朝为何要去德国谢罪,并且还被逼下跪求见

(载沣出使德国旧照)

正当清朝这边像当年马噶尔尼觐见乾隆皇帝,为跪不跪而伤神的时候,德国却已经急不可耐了,由于各国要求及早商定条约及赔款事宜,德国也急于要求大清亲王前来谢罪,所以为了尽快将事情解决,德国领事声称,德国皇帝需要尽快见到清国的大使,所以跪拜的礼节可以免去,届时只用荫昌一人陪同载沣觐见德皇,其余人能在殿外恭候即可。消息传来,担心有辱国体的大臣们自然是弹冠相庆,而事情也终于“圆满”的得到了解决。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