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中,伊南部地区主要被英军控制。一支执行占领任务的“东南多国部队”里,一支3000人意大利分队规模仅次于英军,驻守西北部防区,其基地便是伊拉克重镇——纳西里耶。该地曾经发生过激战。2003年10月,经过6个月强化训练的意军“萨萨里”旅正式接替“加里巴莱”旅进驻伊拉克。该部的“狄米尼奥斯”特遣部队,负责防区北部“阿尔法”战区的防务任务。
“狄米尼奥斯”特遣部队是在意军第151机械化步兵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堪称意军绝对主力。“狄米尼奥斯”特遣部队中,最精锐的当属从第3“萨维阿”装甲团调来的一个装甲连,他们是快速应急反应部队,有4个配备B1“圣陶洛”轮式装甲侦察车的装甲排,分为2组,24小时待命。此外,该部还有“塞壬岛湖”团的冲锋枪连、“圣马可”团的海军陆战队连,以及“皮阿维”工程兵分队、担负后勤任务的“沃尔图诺”特遣分队、空军第6联队15大队等部队。 执行日常巡逻任务时,意军主要使用VCC1型和VCC2型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激战后的纳西里耶市区,有大概53万人,街道两旁聚满了居民,小贩的生意非常火,到处都是人群和车辆,一群群伊拉克儿童追着车子挥手。但看似平静的景象,其实暗流涌动。
营区停放的就是他们的“坐骑”。通常,意军要对车辆例行检查。车长或或分队指挥官(多为中尉军衔)带着5名士兵下车,按队形展开;一名士兵在车前挥舞手臂,示意车辆靠边停车,其他士兵就地警戒。一名士兵上前进行搜查时,同伴们举着枪在车子的不同方向进行保护。装甲车的驾驶员并不下车,则是随时准备启动;车顶的重机枪手则不停地转动,扫视着周围,他们虽然掌控机枪,却要探出大半个身子,容易成为武装分子袭击的首选目标。 按照规定,士兵们对20辆汽车进行了检查。日常巡逻中,在车内查出AK47司空见惯;枪支要被没收,持枪者也要接受详细审查。伊拉克私人普遍拥有武器,但持有武器者不一定就是抵抗分子,不过持枪者肯定会在被严加监视。
2004年的一次巡逻中,意大利车队沿着欧福雷茨河大坝巡逻时,前方传来了AK47的射击声。巡逻队立刻停下,士兵们占据有利位置进行警戒。不过,却是虚惊一场。远处的一个大帐篷里正在举行婚礼,亲友们鸣枪庆贺。到婚礼上去搜查武器只会惹出麻烦,维持与当地居民的良好关系,远比没收一两枝枪重要得多。巡逻队只是向总部报告了一下情况,并未采取什么行动。
不过,这种安全状态并不多见。2003年11月12日,意军某部在纳西里耶市区里的一处指挥部和办公地,一次自杀性袭击中被炸毁,19人阵亡。这栋欧福雷茨河河边的3层大楼,被炸得只剩下支撑的钢筋和水泥板。整个建筑连同前面的广场看不见一个伊拉克居民的影子。“圣马可”海军陆战队的一个班负责警戒,装备VCC1型装甲车和“铁拳”3式火箭筒。为何要这样保卫一栋被炸毁的建筑,意军的解释是,欧福雷茨河对岸是利伯希奥军营,距离大楼不到1000米,狙击手完全可以潜入大楼偷袭。 这种情况下,意军巡逻队精神高度紧张。2004年中的一天,意军曾在纳西里耶城北奉命拦截一辆“可能藏有武装分子”的救护车。士兵刚摆开阵势,一辆救护车正好驶下街道;士兵们用枪指向驾驶室,司机不得不停了下来。结果发现,车厢里的担架上有个血流如注的男人,医务人员正在尽力抢救。见状,士兵放行后,尾随该车到了医院;伤员被送出后,意军搜查了救护车,没有发现武器。
更危险的是徒步巡逻。通常,一辆装甲车派出6名战士,呈单兵纵列队形分左右两行沿路搜索,巡逻车架着机枪跟在后面。这种阵型专门用于城市作战,显然设计这个阵型的人没有把伊拉克儿童考虑进去。巡逻队不时会被一大群孩子围住。往往在街上步行巡逻十几分钟后,巡逻队后便会聚集索要食物与饮料的伊拉克少年儿童,多的时候有几百人。这时候,意大利人就会高度紧张,他们不知道这一大群“童子军”里,有没有人肉炸弹。他们只能祈祷任务早点结束,然后迅速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