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李鸿章无疑是一个争议性的人物。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但是,李鸿章的一生也留下了最让人诟病的地方——那就是他签订的《马关条约》。当然,我们不能将清朝统治的腐朽和无能归咎到李鸿章一个人身上。并且,在晚清时期,不管是清朝内部,还是外国人眼中,似乎都给予李鸿章非常高的评价。
一 首先,在清朝统治晚期,李鸿章和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慈禧太后则说他是“再造玄黄之人”。而在外国人心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他是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伊藤博文曾对李鸿章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而在西方,李鸿章被称赞为“东方伸斯麦”,并与德国首相俾斯麦,美国总统格兰特并称十九世纪三伟人。那么,为什么在外国人会对李鸿章做出这么高的评价呢?
二 对此,在笔者看来,李鸿章得到洋人的重视,一方面是李鸿章自身能力的体现。在晚清时期,虽然已经出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以及洋务派。但是在这批人中,李鸿章对于洋务的理解,包括在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水平确实是当时较高的。特别是在1901年,面对八国联军的锋芒,清朝让78岁高龄的李鸿章来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而经过李鸿章的一番努力,八国联军要求的赔款从一开始的10亿两白银下降到4亿5000万两。可以这么说,对于当时外交人才匮乏的晚清朝廷,没有人能比李鸿章更适合担此重任。
三 当然,对于清朝时期外国人对李鸿章的称赞,我们也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也即很多当面的称赞,可能只是出于礼貌。比如李鸿章在出使外国或者会见外宾的时候,外国的政治家出于礼节才对李鸿章大加称赞。并且,在李鸿章在世的时候,毕竟是晚清的重臣,门生故吏更是不可胜数。那么,比如在翻译和传达外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上进行夸大和片面解读,也是可能的事情。
四 最后,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李鸿章是一个起到重要历史作用,并值得大书特写的历史人物。梁启超曾说过,李鸿章勇于面对,敢于担责,不管事情多难办也咬牙坚持办好,让他在十九世纪末期的大变局中始终站在历史的潮头浪尖。换而言之,在清朝统治最腐朽的时期,李鸿章的所作所为自然会沾染时代的时代的酸臭气。不过,相对于大多数人,李鸿章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并尽自己努力维护了清朝的利益。 文/情怀历史 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 ID:qinghuaili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