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7月26日,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这一事件在当时可以说轰动一时,马新贻是在检阅部队以后,在回总督府的路上被刺杀的。作为封疆大吏,马新贻的被杀,直接触动了清朝最高统治层。起初慈禧太后命令彻查此案,也派出了好几位大员负责此事。但是所有的官员到了南方以后,都没有任何的进展。最终这个案子成了一桩悬案,那个直接杀害马新贻的刺客成了替罪羊。至于背后的较量,无论是慈禧还是湘军集团都心知肚明。
一、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逐步壮大 1851年,在西南方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由于太平军一直采用流寇式战术,搞得清军根本就无法围堵。最后太平军进入了南京,开始与满清王朝分庭抗礼。在镇压太平军的行动中,无论是满洲八旗还是绿营兵都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尤其是八旗兵甚至连骑马都不会了,这是自己最起码的老本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咸丰皇帝只能命令官员们组建团练武装对付太平军。曾国藩就是此时开始逐步崛起的,之前他虽然是一个侍郎,但毕竟人微言轻。现在手握大军,自己自然底气十足。在与太平军对抗期间,曾国藩虽然也打过很多的败仗,但是均没有出现重大的失败。湘军一直没有伤筋动骨,这是湘军能够长期作战的基础。再加上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太平天国的局势越来越紧张。
虽然洪秀全也启用了李秀成和陈玉成等青年将领,但中央决策层的混乱,注定了太平天国的失败。1863年,湘军兵临南京城下,洪秀全插翅难逃。紧接着,湘军开始组阵围城,李秀成的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被称为曾铁桶,也就是善于围城的意思。1864年,湘军攻克南京,就在城破的前夕,洪秀全这个邪教头子死于饥饿。湘军破城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屠杀。而且还将南京城抢了个干干净净,几乎每个湘军官兵都是满载而归。太平军有钱这一点连清朝也不忌讳,在清朝的史书中,多次提到“贼不缺钱却粮”。现在湘军各个都发了财,他们准备回湖南老家。为了逃避这个责任,曾国藩把罪责推给了突围而出的李秀成、洪仁玕,说他们撤退时带走了大量的金银。
二、慈禧试图瓦解湘军集团,曾国藩不是没有察觉 曾国藩的湘军虽然攻陷了南京,但是湘军却不是清廷的正规军。这一点是清廷不能容忍的,因此清廷准备以经费紧张的理由裁撤湘军。曾国藩察觉到了这一点,为了减轻朝廷的戒心,他主动裁军2.5万人。但是接下来说什么也不肯裁了,那是他的家底。曾国藩当时的职位是两江总督,这是仅次于直隶总督的封疆大吏。顺便说一句,两江总督的辖区不是江苏和浙江,而是江苏、江西和安徽三个省,这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为此慈禧一直在想办法肢解湘军集团,他首先挑起了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的内斗。接下来又把曾国藩调到了北方,这就属于标准的调虎离山。当时曾国藩的湘军集团掌握着东南半壁的军政大权,调离曾国藩仅仅是第一步。
1868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从名义上看这是升官了,其实则是慈禧在下黑刀。慈禧任命自己的亲信马新贻为新任两江总督,马新贻的任务除了掌控东南大权以外,还有彻查南京巨额财富去向的问题。当时东南地区的各个重要岗位几乎都是湘军集团的成员,马新贻的到来自然被他们视为眼中钉。在两年的时间里,湘军成员在表面上对马新贻十分尊敬,但是在实际权力上一点也不愿意放手。马新贻开始暗中调查南京财富的去向以后,湘军集团真的急了。他们开始想办法除掉马新贻,在这一件事情上,即使始作俑者不是曾国藩,那至少也是经过他默许的。
三、马新贻的遇刺有太多的疑点 1870年7月26日,马新贻检阅部队以后,准备返回总督府。就在此时,一个人跪地喊冤。马新贻走进准备询问,此时这个人突然拔出匕首刺中了马新贻。这一下既狠又准,正中马新贻的要害部位。没过多久,马新贻就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远在北京的慈禧在得知马新贻死亡以后勃然大怒,问了稳定局势,他不得不派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随后他派出了好几位大员前往南京彻查,但都是泥牛入海。所有官员的回报都差不多,那个刺客是海盗,曾经是太平军。至于其他的消息,连一点都没有。慈禧心里当然明白这是曾国藩集团搞的鬼,但是他没有任何的办法。湘军集团直到清朝灭亡之前一直控制着东南地区,换了几任两江总督都没有撒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