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海清给孩子准备避孕套 是不是在鼓励性教育?

文/田金双

海清给孩子准备避孕套 是不是在鼓励性教育?

近日,在《小别离》中秒变亲MD人气演员海清因“爱语”引发诸轩然大波。海清接受视频网站采访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自己孩子出国的话,给他准备的礼物是避孕套。此语一出,赞誉者有之,质疑者有之,一时之间,各色声音不绝于耳。

“如果我的孩子这么大,我一定给他准备(避孕套),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我觉得十五六岁的孩子大部分都能接受。”海清如是说,“我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如果遮掩不说,等到出事时就出大事了。”

如若我们认真思考的话,就不难发现,海清这番说词很理性。至少在子女教育这一问题上,海清这番独到见解,远比那些自以为关心孩子讳疾忌医的家长做得更好。

谈及青春性教育,一直是个敏感话题。长期以来,但凡提到青春期性教育,大部分家长要么谈虎色变,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唯恐避之不及。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的性知识大都处于自学状态。或许孩子早已在镜子中熟悉了自己的身体特征,或许孩子已经在中学生物课上学到了相关的生理卫生常识,但绝大多数并非对自己的身体了如指掌,在性方式亦未更多采取保护措施。而透视时下校园中的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实际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其实早在1963年,周恩来总理就在青春期性教育有着特立独行的远见。他曾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在女孩子首次来月经、男孩子首次发生遗精之前,把科学的性卫生知识告诉他们”、“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交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能用科学的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事实也正是如此,青少年性教育要面对现实,学校、家长要大大方方地把科学的性知识告诉他们,并从性道德的方面去规范,才能够尽量避免,不致于酿成悲剧。虽然学校、家长对孩子有行为规定,但事实上青少年不一定会循规蹈矩,所以学校的性教育不仅是告诉学生生理卫生知识,还有性交后导致的严重后果如怀孕、性病等问题。

推而广之,细细历数,给孩子送避孕套做礼物绝非海清一人。以例为证,国外一些家长在自己正值青春期发育的孩子出去约会时,会给其避孕套。瑞典12岁左右的学生,可以向教师或者校医要避孕套。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避孕套,有什么用途、怎样用,并非教他们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意外妊娠或者染上性病。

海清给孩子准备避孕套 是不是在鼓励性教育?

一直以来,关于青春期性教育,应该对其进行疏导还是视为禁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但争议背后,学校、家长大都忽略了引导教育和保护性教育,性教育也处于羞羞答答的状态。家长、教师和社会对个性日益张扬的孩子也缺少行之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所以,我们的家长更应该向海清一直重视起来,教会孩子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正确认识“性”,甚至和孩子探讨避孕套等避孕知识都很有必要。

在海清看来,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呵护他人、为他人着想。教育理念之大胆新颖,足见这位新时代辣MD果敢风范。对于未来如果给自己的儿子准备避孕套要注意什么,海清则笑言“不光要告诉他给他避孕套,而且还要让他知道要质量好的。”

同一个话题,有人选择讳疾忌医的一面,有人选择选择坦然面对的一面。不过实话实说,相比绝大多数家长讳莫如深的作法,海清之语来得很及时,恰到好处。换言之,海清“避孕套”式教育更从容、更理性、更有效,这也彰显亲子教育背后爱的理性。这本身就值得家长学习和借鉴。毕竟,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