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远东军区司令华西列夫斯基指挥157万军队从东西两个方面进军中国东北。由于事先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日本关东军根本没有任何的战争准备。仅仅过去了4天时间,苏联军队就已经对日本关东军进行了分割包围。中国东北地区是日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现在被苏军控制,这等于断了日本最后的机会。就在苏军占领了东北以后,日本裕仁天皇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正式投降。
一、美国切断了日军补给线,原子弹给日本造成很大的威慑 1941年12月,为了控制东南亚地区,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招惹了世界第一的美国。美国加入战争以后,形势开始迅速变化。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了庞大的胜利计划,美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面打开。面对美国的全面优势,日本海军的局部优势连一年都没有维持。1942年年底,美军就已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43年的几次大规模决战,以日本的完败而结束。时间进入了1944年,美军收复了菲律宾,从而切断了日本本土与东南亚地区的补给线。日本是一个资源十分贫瘠的国家,急需东南亚地区的石油和橡胶来维持战争。现在补给线被切断,日本国内的那点库存根本撑不了多久。不过美军发现月接近日本本土,日军的反抗越激烈。仅仅是塞班岛战役,美军就伤亡了14万人。
美军将领麦克阿瑟估计要全面打败日本还需要100万以上的伤亡,这个数字让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无法接受。起初美国的策略是动用200架以上的轰炸机,对日本进行大规模轰炸,从而迫使日本投降。1945年7月,美国的原子弹试爆成功。杜鲁门命令对日本实施核打击,两枚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开了花。广岛是一个普通的城市,问题还不是很大;淡长崎是日本最重要的重工业城市,长崎遭到轰炸以后,震惊了日本朝野。日本方面不知道美国有多少原子弹,生怕美国会继续使用原子弹。日本大本营开始筹备一个计划,把裕仁天皇转移到中国东北。利用东北继续与美国周旋,东北是中国的土地,美国不会冒然使用原子弹。
二、苏联出兵东北,打破了日本这个计划 东北在日本的国家战略中非常重要,在日本高层有一句格言:“宁可放弃本土,也不放弃满洲。”东北和台湾岛被日本视为必须死守的地区,因此东北地区的70多万关东军才不敢轻易的调动。从此1931年控制东北以来,日本就把东北视为自己的后勤基地。东北地区的大豆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都很高,粮食是日本维持战争的必须品。有一部分粮食被运回了日本本土,日本自己生产的那点粮食干什么事都不够。除了粮食以外,沈阳兵工厂被日军占领以后,成为了日本极为重要的军工厂,大量的军火储备是日本大本营要转移到东北的原因。日本关东军已经开始秘密修建庞大的地下工事,以供裕仁天皇使用。但是日本方面没有算到苏联会那么快出兵,这主要是日本方面太认死理了。
苏联如果要进军东北地区,就必须从欧洲地区调运大量的军队。唯一的运输工具就是西伯利亚大铁路,日本方面计算,苏联想运输足够数量的部队需要到10月份。因此日本大本营判断在10月份之前苏联不会动手,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判断。因为苏联除了利用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部队以外,还动用了2万多辆卡车。这些卡车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7月底,苏军就已经基本到位。为了麻痹日军,苏联远东军区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没有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他仅仅以上将的身份指挥部队。既然指挥官的军衔仅仅是上将,那所指挥的部队自然不会太多。就在日军逐步放松警惕的情况下,华西列夫斯基发动了进攻。
三、苏联的出兵加上美国的核威胁 苏联出兵以后,在几天时间内,就将日本关东军分割包围。这样一来,再撤往东北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日本唯一能做的就是依靠本土做什么玉碎抵抗。只可惜,日本那一年的农业收成并不好,每人每天平均下来才有3两米。依靠这样的家底,当然不足以对抗美国。日本连续举行了几次御前会议,最终确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正式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表了停战诏书。其实就在前一天,日本东京刚刚爆发了一场兵变。一群狂热的军人试图阻止日本投降,但是没有成功。由此可见,狂热的愤青什么时候都是当权者的牺牲品。需要他们时,他们就是炮灰;不需要时,他们就成了累赘。 |